张侃
逐句释义及注释: 1. 放翁诗里想东关: 这里的“放翁”是南宋诗人陆游的号,他经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故乡的思念。"想东关"表示作者在诗中想象着故乡的景色。 2. 舟到东关雨逗寒: "舟"指的是船只,"到东关"说明船已经到达某个名叫东关的地方。"雨逗寒"描述了天气情况,即细雨绵绵,带来寒冷的感觉。 3. 只是当年旧山色: 这里用“只是”这个词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变迁
“闲来庭下立,月影照人清。偏到中秋好,迟眠已四更。”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十五夜月二绝》。此诗以中秋之夜为背景,通过对月亮的描述和自己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及对团圆的渴望。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释: 1. 诗句翻译: - “闲来庭下立,月影照人清。”:闲暇时分,我在庭院中站立,月光映照在我身上,显得格外清澈。 - “偏到中秋好,迟眠已四更。”:偏偏这个时候月亮特别圆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对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此题要求考生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最后附上赏析。考生在答题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关键字词的含义,如“礼”是动词,意思是拜访、访问;“疏”是形容词,意思是淡薄、不浓重;“相”是动词,有“看望”、“迎接”之意。最后附上赏析。 【答案】
【注释】秋叶:秋天的树叶。清妍:美丽。勾萌:指嫩芽,泛指草木。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秋景的小诗。诗人以“清妍”“乱蝉”“无尽日”“勾萌还复待明年”等词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景图。首句写窗前环绕的山水之美,次句写古木阴中,乱蝉鸣叫,声如泉涌。第三、四句描绘了落叶迎秋的景象,以及草木生长的规律。全诗语言简洁明快,画面优美生动,富有生活气息,是典型的小诗佳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中重点词语、重要句子的含义,还要对作者的情感进行分析,然后结合诗句进行理解分析. “中秋添月色”一句写景,中秋之夜,月光皎洁如洗,增添了秋夜的清幽和宁静;“金台”,这里指京城长安.“携酒上金台”一句写登高赏月.诗人登上高楼,举杯遥望明月,饮酒赋诗. “世事无穷尽,江山入句来”两句是说
诗句:当时计水功,直为万世利。 译文:当时的大禹在治理洪水时,是为了造福万代的人民。 注释:计水功,指的是大禹治水的事迹和功绩。万世利,表示造福万代人民的好处。 赏析:此诗通过杜甫的视角,表达了对大禹治水功绩的赞美。首句“当时计水功”直接点明时间背景和主题,即大禹治水的时代。第二句“直为万世利”则是大禹治水目的的总结,即为了给后世带来永久的利益。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注释:当年雁群来这里游玩,少时在这里休息,存留着夜晚的生气。自从这里开发了奇景,便有了制作草鞋的材料。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自然景观的美丽画面。首句“当年雁来游”,形象地描述了雁群在这片土地上自由自在地飞翔的情景。次句“少憩存夜气”,则表达了雁群在这里短暂停留,呼吸着夜晚的清新空气,享受着宁静的时光。这两句诗通过对雁群的观察和想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第三句“自从开此奇”
秋风初起,花瓣轻破,花香远送,月色如水。 多是蟾宫种,何妨两处开。 译文: 十五的月光下,秋意渐浓,花朵刚刚绽放,香气四溢,仿佛是嫦娥将桂花洒向人间,月亮的光芒照亮了大地,使得一切显得如此美丽。这美丽的景色似乎在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方,只要心中有爱,就能像中秋的月亮一样,不管身在何处都能散发出光芒。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代八月十五夜所创作的。首两句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象和花的盛开
【注释】 ①示法果院僧则:僧人名。②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③云卧:形容山深云密,人迹罕至。④海潮:比喻佛法之浩渺无尽。⑤随缘:顺其自然,随遇而安。⑥结屋在山椒:指僧则隐居在山中。⑦“我意”句:意为我的心意如浮云般懒散,听任自然,随遇而安。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僧人僧则的《示法果院诗》。此诗写山居闲适之情。前两句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与世无争的清幽境界
注释:尘世的琐事像被扫除一般,僧房窗外竹子盛开。我想要偿还清静的债务,一年之中来五次。 赏析:这是一首题赠诗,是诗人赠给一位名叫仁上人的朋友的。诗中“尘事”指红尘世俗之事,“纷如扫”比喻世事烦杂、纷乱不堪。而与僧房窗外的竹子相对照时,更显得宁静、清净。“欲酬清静债”一句表明了作者想要在新的一年里偿还清静的债务,也就是想要过一种远离世俗喧嚣的宁静生活。“一”字在这里用作虚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