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怀深
结茅包山寄孙彦孚主簿老矣休休卜养闲,囊空赊得洞庭山。朝中谁送米三合,风雨自存茅一间。清啸有云披月岭,高眠无客打柴关。此情试为知音说,应隔沧浪冷破颜。 注释译文 - 注释: 1. 老矣休休卜养闲:形容生活悠闲自在,不再为生计担忧。 2. 囊空赊得洞庭山:形容自己虽然贫穷,但依然能拥有一块宁静的山水之地。 3. 朝中谁送米三合:形容在朝中有谁能给予帮助,如赠与三斗米的恩人。 4. 清啸有云披月岭
注释: 羚羊的角挂在树梢,它的动作细微到毫厘之间,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既然能通达这细微之处,那么方便之处就高低不同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羚羊挂角的画面,通过对羚羊挂角动作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羚羊的敏捷与智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微妙事物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
【注释】 1. 会吉上人:指诗人的好友,名叫吉上人。 2. 诛茅约我老江滨:诛茅,用茅草盖屋;约,约定;老江滨,在江边居住。 3. 声利:名誉和利禄,泛指世俗的功名利禄。 4. 真风:真实的风,指真情实感或真才实学。 5. 烂熳春:烂漫的春天。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与吉上人相别,感慨万分。前四句写两人的友情,后四句抒写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首联“晚岁欣逢彼上人,诛茅约我老江滨”
这首诗是一首劝诫诗,作者以禅宗的故事来劝告人们珍惜光阴。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解读: - 寻师问道岂徒然:寻找老师求教,并非只是白白浪费时间,而是要有所收获。 - 休似痴夫饱睡眠:不要像愚蠢的人一样整天无所事事,沉溺于睡眠中。 - 白日西倾如箭息:比喻时间如同飞逝的太阳,一去不复返,应当抓紧时间。 - 红颜暗去若绳牵:形容青春易逝,美貌如同被绳索束缚住的时光,不可轻易浪费。
【诗句】 才见开炉又闭炉,寒来暑往只须臾。 庭前残雪方消尽,岭上春云已卷舒。 满目更无心外法,几人曾悟髻中珠。 祖师莫不叮咛语,自是时人见处粗。 【译文】 刚刚打开炉子又关闭了,寒冷和炎热只在片刻之间。 庭院前的残雪刚刚消融,山岭上的春云已经展开。 眼中的世界与外界无关,有几个人曾经领悟到发髻中的真珠。 祖师们不断叮嘱我们,这是时代的人们常常忽视的要点。 【关键词注释】 - 才见:刚刚看到。
注释: 见便道下见,碧眼明寸电。 瞥尔落思惟,何啻千山远。 译文: 一看到你我就知道你是位贤者, 你的眼睛就像碧绿的闪电般明亮。 突然一下就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你的距离比千山还要遥远。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交流过程,通过描绘朋友的眼睛、眼神和神态,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诗句解读与译文: 1. 会源首座 - 指的是某个重要的或著名的人物,在这里可能指一位高僧或领袖。 2. 高踪不负当年约 - 表示某人的志向或行为不辜负过去的约定或期望。 3. 时忆翻然命驾来 - 时常怀念某人突然来访的情景。"时忆"意为经常思念,"翻然"意味着突然、迅速,"命驾"则是古代文人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意指召唤车马前来。 4. 世味任教甜似蜜 - 世间的繁华味道(如世俗中的名利
这首诗是一首赠诗,写给一位禅者以示纯禅者。下面我将逐句进行解释: 故园我别已多时 —— 我已经在家乡分别很长时间了,现在又回到了这里。 见子犹能略展眉 —— 看到你,还能稍微露出一丝微笑。 乡语每闻聊发笑 —— 听到家乡的方言,我都会忍不住笑起来。 客情无复更生悲 —— 客居他乡的情感已经没有了,不会感到悲伤。 寻师慎勿贪眠食 —— 找老师时要慎重,不要因为贪图休息和饮食而耽误了修行。
【注释】 吃粥吃饭过:形容生活清苦。 听风听雨眠:形容生活清苦而无所作为的无奈。 莫将安乐法:指不要将享乐安逸的法则传给后代。 容易与人传:指不应当轻易传授给别人。 【赏析】 这是一首劝世诗。诗人用“吃粥吃饭过”和“听风听雨眠”两个形象生动的诗句,写出了作者对生活的清苦和无奈。接着,他以“莫将安乐法,容易与人传”为警句,告诫人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不要将它轻易地传给别人
【注释】 升堂颂古:古代祭祀时,先祭祖先,后祭鬼神。这里指祭祀天地。五十二首:指《五十二首》诗。 其一:第一首。 时光迅速急如流:时间过得飞快,像流水一样快。 一别慈颜几换秋:分别后,慈祥的面容已换了秋天的颜色(指衰老)。 坟墓乡关空杳杳:坟墓、故乡都在远方,渺茫难觅。 死生岐路两悠悠:生与死的道路分得很远,让人迷茫。 充饥乳哺恩难报:我报答不了养育之恩。 寄体怀担力莫酬:寄托于身体,怀着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