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坰
【注释】 野眺:即野望,远望。歇:指水波不兴。竹间门:竹篱茅舍。桑:桑叶。姜芽:生姜嫩芽。斜日:傍晚时分的太阳。乌鸦:这里泛指鸦雀之类。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农村晚景,诗人以平湖、竹屋、桑林、白姜、夕阳和乌鸦等景象为背景,写出了一幅秋意正浓的田野晚景图。全诗语言朴素,意境幽雅,耐人寻味。 首句“两歇平皋”,是说在平缓的水面上没有一点水波荡开,说明天气晴朗。次句“几家深闭竹间门”,写农家的住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和语言的赏析。 第一句“野眺”,点明地点是乡村,“疏林茅屋动炊烟”,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晚景。“早稻初香”写出了季节特征,“香满田”表现出农民辛勤劳动的成果。 第二句“柔橹咿哑答人语”,以声音的描写表现乡村生活之和谐与宁静。“一湖秋水卖菱船”,以画面的描写,展现出一派丰收景象。 第三句“野眺”,照应题目,“静中见动”,从静态写到了动态,动静结合
半年暂酌桃溪月,千里俄归长水居。 译文:我半年来只在桃花溪边小酌,突然有一天,我回到了故乡的长水村。 闻冯柳东登府乞休归里 注释:闻,听到;冯柳东,指冯梦龙,字柳东,号笑禅,浙江绍兴人;登府乞休归里,指在官场上做官不久就请求辞职回乡。 幸免折腰为俗吏,径思高枕卧衡庐。 译文:我庆幸自己没有像那些庸俗的官吏一样弯腰低头,而是直接躺在衡山的茅庐中休息。 竹垞秋老间移艇,梅里花深伴著书。 注释:竹垞
半年暂酌桃溪月,千里俄归长水居。 幸免折腰为俗吏,径思高枕卧衡庐。 竹垞秋老间移艇,梅里花深伴著书。 谁识故人容鬓改,岁寒依旧上征车
清代诗人方坰,字思臧,号子春,是清朝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至道光十四年(1834年)间的人物。方坰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他不仅在诗坛有所建树,还精通训诂学和古文,其生平事迹也颇为引人关注。 方坰生于清高宗乾隆五十七年,卒于宣宗道光十四年,年仅四十三岁。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少时便与同乡徐熊飞结为诗友,两人一同研习诗文和古文。方坰后专注于程朱理学的研究
清代诗人方坰,字思臧,号子春,是清朝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至道光十四年(1834年)间的人物。方坰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他不仅在诗坛有所建树,还精通训诂学和古文,其生平事迹也颇为引人关注。 方坰生于清高宗乾隆五十七年,卒于宣宗道光十四年,年仅四十三岁。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少时便与同乡徐熊飞结为诗友,两人一同研习诗文和古文。方坰后专注于程朱理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