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远
{"诗句": "东篱粲处正秋高,气骨清寒等孟郊。", "译文": "在东边的篱笆旁边,菊花盛开正逢秋高气爽的时节,它们的香气和气质清冷如同孟郊一样。", "关键词": ["东篱粲处", "秋高", "气骨清寒", "孟郊"]} "次宋省斋菊花五绝" 是宋代诗人杨公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该诗逐句的解析: - “东篱粲处正秋高”:描绘了东边篱笆旁菊花盛开的景象,强调了秋天的高洁与明亮
万木归根叶渐空,淡烟斜照有无中。 客怀对此无情思,赖有知心老菊丛。 注释: 万木归根叶渐空:指万物都归于大地,树叶逐渐落空。 淡烟斜照有无中:指淡淡的烟雾斜射在树木之间,时隐时现。 客怀对此无情思:指我内心对这种景象并没有太多的情感联想。 赖有知心老菊丛:幸好我有一群懂得欣赏菊花的朋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以菊花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示了岁月的流转
夷齐 因请休兵谏不行,首阳遁迹似沽名。 既言不食周家粟,薇蕨谁家土上生。 注释: 《夷齐》是一首古诗,作者是宋代的杨公远。诗句“因请休兵谏不行”表达了夷齐因请求停止战争而遭到拒绝的无奈;“首阳遁迹似沽名”则比喻夷齐选择隐居首阳山,似乎是为了沽名钓誉;“既言不食周家粟”,指的是夷齐拒绝食用周朝的粮食;最后一句“薇蕨谁家土上生”,则是在表达薇蕨生长在何处,隐喻着夷齐的清高与独立。 赏析:
子陵 三聘玄纁莫可辞,此行为满故人思。 一宵共榻论心事,却被司天太史知。 注释解析: - 三聘玄纁莫可辞,此行为满故人思。 - 三聘:指三次被邀请。玄纁:古代用于祭祀的黑色和深红色的丝线,此处可能指礼物或聘礼。 - 此行为满:此行是满足。故人思:故人(老友)的思念。 - 表达了诗人因应朋友之邀而感到内心充实,因为他的行为(可能是指为朋友做某事)满足了朋友的思念。 - 一宵共榻论心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描绘了菊花的清雅与高洁。下面是逐句释义: 次宋省斋菊花五绝:这是一首五绝诗,每句诗都有五个字。“次”是次序的意思,这里可能是诗人对宋省斋的称呼。整首诗共五句,每句都以菊花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细嚼芳英清肺腑:这句诗的意思是细细品味菊花的芬芳,清新的气息能够清洗心灵。这里的“芳英”指的是菊花的花朵,“细嚼”则是形容品味的过程
【注释】 萍梗:像浮萍和水草一样漂浮,没有固定的居所,比喻漂泊不定的人。羁孤:指羁旅在外,无依无靠。僧寮(liáo):寺庙中僧人居住的地方。寓:寄居于。不用租:不需要付房租。九日: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有钱:有钱财。钱:古时通用铜钱。可醉:能喝酒。不然:如果不是的话。萸菊酒:用山茱萸和菊花泡制的美酒。 【赏析】 这是一首自述身世的诗,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句“自怜萍梗老羁孤”
千花万卉已俱亡,独占秋光点点黄。 露冷霜浓难着脚,甘心宁耐此荒凉。 注释:千花万卉已经全部凋零了,只有菊花独自绽放在秋天的光华中。它的黄色如同点点的黄金般璀璨。尽管露水寒冷,霜雪沉重,难以立足,它却甘于忍受这种荒凉的境地。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菊花自喻,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品质和坚韧性格。首句点明了菊花在众多花草凋谢之后仍然独自盛开,突出了菊花的坚强生命力。颔联则通过对菊花不畏严寒
【注释】 和靖:宋初诗人林逋,字君复,隐居西湖孤山,号和靖先生。 吟翁:诗人自称。 道味长:指诗的韵味悠长。 孤坟今已草成荒:林逋墓已荒芜。 姓名犹寄梅花上:他的诗名和生平事迹仍然被人们记着。 一度开时一度香:他作的诗像梅花那样芬芳馥郁,每读一次,便有一种清新的香味扑鼻而来。 【赏析】 此诗为林逋《和靖诗集自序》,表达了对故人深深的怀念之情。 第一句“湖上吟翁道味长”,写故人与作者同在西湖上吟咏
【注释】 远浦:水边远地。帆:船上的布篷。 【赏析】 《江上晚眺》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描绘了一幅江边景色图。全诗从江上看人烟稠密,楼阁参差,再到船帆远去,最后以“芦花”作结,构成完整的意境。 首联写江边人家簇集,楼阁连绵。“江山胜处”点出题意,即江边的美景胜地。“簇人家”形容人家众多,“楼阁重重”,“枕水涯”,既写出楼阁与水面的距离近,又写出楼阁之多,可见诗人对这江上风光的喜爱之情。
【注释】 1. 诗狂:指李白的诗作豪放不羁。 2. 长江:指长江水。 3. 碧汉:银河,这里借指天空。 4. 蛮笺:用竹叶制作的信笺。 5. 兴来:高兴起来的时候。 6. 如椽笔:形容毛笔笔锋强劲有力,可以写大字。 7. 大咏高吟:大声朗诵,高声吟诵。 8. 上天:指飞向天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李白自述其诗才横溢,挥洒自如的情怀。首联两句写诗人以江水为砚,用银河当纸,尽情挥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