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翰仙
南乡子·闻雁 万里织罗云。断续天边一雁鸣。试问新秋曾带未,声声。不管离人不要听。 入耳韵偏清。枨触闲愁梦不成。我亦天涯同作客,飘零。已过江南第几程。 赏析 诗句释义 1. 万里织罗云:形容天空中云雾缭绕,像是在万里之外织成一片云海。 2. 断续天边一雁鸣:描绘了一只大雁在天边断断续续地鸣叫,形成声音的节奏和连续性。 3. 试问新秋曾带未:询问这只雁是否曾在秋季携带着消息飞过。 4. 声声
【注释】 冰轮:明月。 涌出明如镜:像镜子一样晶莹剔透。 湘帘:指窗帘,此处借指女子的帷帐或居室。 玉箫声:指笙箫声。箫,一种竹制吹奏乐器,声音优美。 隔院闻:从隔壁传来。 寒虫:秋夜里发出鸣叫声的昆虫。 人静:人少,静寂无声。重门:重重的门扇。 罗衫:丝织品做的短外衣。 【赏析】 《菩萨蛮·月夜》是一首咏物词。作者用清丽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月夜图,通过描写月夜下所听到的玉箫声
【注释】: 帘波:指窗帘上飘动的波纹。 钩影玲珑:形容窗户上的月亮像银钩一样,光华闪烁。 湘纹:湘竹纹理,这里借指窗帘。 縠痕漾空:形容水面波纹荡漾,映出室内景象,使室内也显得朦胧。 窗下疏灯:窗外微弱的灯光。 花间微月:花丛中隐约透出的月光。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描写的是一幅“帘波”图。全词用笔细腻,刻画入微,把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上片写帘外之景:“旭日晴烘。低垂一桁
柳梢青·寒食 注释: 风卷帘旌。人凭曲槛,燕语雕楹。扑蝶时过,踏青期近,何日新晴。 雨馀花满春城。望几处、朱门柳萦。最好韶华,今朝寒食,明日清明。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描写寒食的词,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的珍视。词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春风拂过,帘旌摇曳,燕子在雕饰的楹柱上鸣叫;扑蝶的人走过,踏青的时间即将到来,何时才能迎来新的晴天;雨后,花朵遍布整个城市
万里织罗云。断续天边一雁鸣。试问新秋曾带未,声声。不管离人不要听。 入耳韵偏清。枨触闲愁梦不成。我亦天涯同作客,飘零。已过江南第几程
冰轮涌出明如镜。湘帘隔断梧桐影。何处玉箫声。吹来隔院闻。 寒虫鸣玉砌。人静重门闭。小簟夜凉生。罗衫薄不禁
旭日晴烘。低垂一桁,钩影玲珑。仍不笼烟,未能卷雨,只合遮雨。 湘纹叠叠重重。看卷处、縠痕漾空。窗下疏灯,花间微月,一样朦胧
风卷帘旌。人凭曲槛,燕语雕楹。扑蝶时过,踏青期近,何日新晴。 雨馀花满春城。望几处、朱门柳萦。最好韶华,今朝寒食,明日清明
叶翰仙是清代的诗人。 叶翰仙,字墨君,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作风格独特,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在研究叶翰仙的诗歌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了解: 1. 生平背景:叶翰仙,原名不详,字墨君,出生于杭州的仁和县,是一位女性诗人。她的一生虽然不多见于史料记载,但从她留下的诗词中可以窥见她的生活态度与艺术追求。 2. 作品成就:叶翰仙的诗作以《适庐词》最为人所知。《适庐词》是她的诗集名称
叶翰仙是清代的诗人。 叶翰仙,字墨君,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作风格独特,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在研究叶翰仙的诗歌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了解: 1. 生平背景:叶翰仙,原名不详,字墨君,出生于杭州的仁和县,是一位女性诗人。她的一生虽然不多见于史料记载,但从她留下的诗词中可以窥见她的生活态度与艺术追求。 2. 作品成就:叶翰仙的诗作以《适庐词》最为人所知。《适庐词》是她的诗集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