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崧
【注释】 夏木:夏天的树木。绿森森:茂盛的样子。处乱:指蝉在树上乱飞。多:多,繁盛。忍:怎能忍。樵夫:打柴人。柯:树枝。帡幪一失:遮蔽物被破坏。帡幪:遮蔽物。 【赏析】 这首诗是写夏日景色的。诗中用“绿森森”和“乱蝉多”来描绘树荫郁浓,鸣蝉聒噪的盛夏景象;用“忍遣樵夫”和“用斧柯”来表现诗人对砍伐树木者的不满。 首联“绿森森处乱蝉多,忍遣樵夫用斧柯”,“绿森森处”形容树叶茂密
【注释】: 笨港进香词:指《笨港进香词·金字经》。 金宇红旗绣进香: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用红色的旗子来装点进香仪式。 落花风里寿筵张:在飘落的花瓣中,宴会盛大且热闹。 璇宫不见灵来去,惟见天魔舞一场:在华丽的宫殿中,看不到神灵的来往,只能看到天魔(即恶魔)在宫中起舞。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幅画面,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宗教祭祀的场景。首句“金宇红旗绣进香”,运用了“进香”这一佛教用语
泥 滑滑春郊好鸟鸣,陶家埏埴器初成。 郑泉一语真堪笑,贮酒为壶祝后生。 注释与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陶家的制作过程。首句“滑滑春郊好鸟鸣”,描绘了春天郊外的景象,鸟儿在滑滑的道路上欢快地歌唱。次句“陶家埏埴器初成”描述了陶家刚刚制作好的陶器的雏形。第三句“郑泉一语真堪笑”,引用了郑泉水源的典故,表达了对某人言论的讽刺和嘲笑。最后一句“贮酒为壶祝后生”,将陶器的制作过程比作祝福后人的方式
注释:蕉叶在雨中展开,呈现出三分碧绿的颜色;柳枝在春天里开放,呈现出一缝青绿色。园里的官人不用亲自看管,花丛中的小犬系着金铃。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写芭蕉叶上雨滴晶莹如露,春风吹过,雨珠滚动。次句写柳枝含苞待放,微风拂过,露出一丝嫩绿。这两句写出了春雨、春风对花木的滋润。最后两句说花园里的官人不要亲来照管,因为园丁的小犬拴着金铃,会自己照料花木。全诗以景衬情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以下重点字词:潮、遥、子、更约。 【答案】 无数归帆趁晚潮,渔歌起处海门遥。 鲻鱼秋尽将分子,更约楼头酒一瓢
注释:老鹤独自守着梅花渡过晚年,瘦弱而嶙峋的骨骼却依然坚定。白色的羽衣恐怕被尘世污染,只能在清浅的蓬莱山上回忆起众仙。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老鹤的形象来抒发作者的情感。诗人以老鹤自喻,表达了自己的孤高傲岸、不畏世俗的态度。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运用了“独守”、“凛冽”等词汇,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整首诗语言简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注释:飒飒声来菡萏池,小楼连日苦催诗。 炎埃扫尽嫌泥泞,好事难兼在一时。 飒飒声来菡萏池,飒飒是风吹荷叶的声音,这里形容雨打荷花的声音。 小楼连日苦催诗,诗人在小楼上连续几天都在苦苦催促自己写诗。 炎埃扫尽嫌泥泞,炎热的天气过后,诗人却嫌弃泥泞,因为泥土会让诗作显得不雅观。 好事难兼在一时,美好的事物很难同时拥有,这里指诗人无法同时完成写诗和赏荷的任务。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夏日的炎热中
阿片,指鸦片。 一炬珠江竟不然,纷纷贾舶下西天。 “一炬”是说,广州城的英法联军攻陷后,纵火焚烧了城北的行馆和城墙;但“竟不然”,即没有烧到珠江。 “纷纷贾舶”指各国商人,他们乘着商船来中国贸易。 “下西天”意谓他们带着货物,从广州出发,驶往西洋各国。 睡狮二百馀年睡,何日烟霞痼疾捐? “睡狮”比喻中国。 “二百余年”指鸦片战争前。 “烟霞痼疾捐”指解除鸦片毒害,使中国摆脱鸦片战争后的屈辱历史。
孙逸仙 共和新国耀寰球,名冠中华四百州。 才学征诛还揖让,亦为尧舜亦商周。 注释:孙中山是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他提倡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新的国家,使中国重新成为世界的强国。他的才华和学问不仅仅局限于军事和政治领域,他在治理国家、教育人才等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被后人誉为“天才的革命家”。 这首诗赞扬了孙逸仙的伟大成就和高尚品质。首先,他创立了一个新的国家,使中国再次成为世界的强国
孙逸仙:指孙中山,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政治家。 新君丹穴不须求,一舸迎归自美洲:新君丹穴(即“龙种”,比喻有帝王之才的人)无需寻觅,自有一只船载着你从美洲归来。 扫尽五千年帝政,伫看黄种出人头:彻底扫除了五千年的帝制(封建专制),等待着黄种(中国人)崭露头角。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赞美革命的诗。诗的前两句表达了孙中山对于革命的信心和决心。他相信,只要革命成功,就不需要去寻求那些没有用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