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崧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刘克庄,下面是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 双株玉树倚春风:形容树木挺拔如玉,枝叶茂盛,风姿绰约。 - 惊座真逢两孟公:意思是遇到了两位名望极高的人,即孟浩然和王维。孟浩然是唐代著名诗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 笑问红尘来几度?: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红尘,通常指世间纷扰之事,这里用来形容人生经历的复杂多变。作者在询问自己在这纷繁复杂的人间世界
半月楼 画船箫鼓忆前游 半月池边半月楼,画船箫鼓忆前游。 风流太守今谁继?水浅蓬莱又几秋。 注释: 半月楼:位于半月池边的一座楼阁,其形似半月而得名。 画船箫鼓:用画船和箫鼓演奏的音乐来回忆过去的游玩时光。 风流太守:指一位以风流著称的郡守。 今谁继:如今还有谁能继承这种风流太守的风采呢? 水浅蓬莱:比喻现在的环境不如过去的理想,如同水浅的蓬莱一样。 赏析:
次韵答绍尧 悠悠身世且随缘,饮酒看花自得仙。 苦向红尘求解脱,几生修到火坑莲! 注释: 1. 悠悠身世:指人世间的纷扰和命运的不定。随缘:顺其自然,不刻意追求。 2. 饮酒看花:形容在闲暇时光中,通过饮酒赏花来放松身心。自得仙:意指在这样的生活中,能够找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快乐,仿佛置身于仙境。 3. 苦向红尘求解脱: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几生修到火坑莲
《三月十六夜闻公园笑语声有作》是近现代诗人林朝崧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士女在梅边与柳边的欢聚场景,以及她们的笑声如何传到了作者的床前。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士女梅边与柳边,笑谈声彻卧床前”:这里的“士女”指的是文人雅士和普通女子,他们聚集在梅花旁和柳树下,相互交谈,声音传遍了整个房间,传到了作者卧床的地方。 - “嫦娥似解怜余病,度水穿窗照独眠”:诗人将自己比作嫦娥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作品。全诗共四句,每句的释义如下: 题槐庭双身小照 居然子面如吾面,错认中郎与虎贲。 郤笑诗人太狡狯,也同倩女解离魂。 注释: 题:题字,为这幅画题词。 槐庭:指庭院。 居然子:即晏几道自称。 面如吾面:晏几道自谦貌美,所以用“吾面”来形容。 中郎:指东汉时有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蔡邕,字伯喈,曾官司徒,故称蔡中郎。虎贲:汉代皇帝的禁卫军,此处代指皇帝。 郤笑诗人太狡狯
注释: 三月十六夜,即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人们常常去公园扫墓,祭奠先人。 笑语声,指扫墓时人们的欢声笑语。献花朝石像,指的是扫墓时献花给石像,表达敬意。酹酒吊城楼,指的是在城楼上洒酒祭奠。 总因见月心多事,意思是说,因为看到月亮,心中就有许多事情。这里的“见月”指的是扫墓时看到明月,而“多事”则是指扫墓时的哀思和感慨。 何似藜床一觉休,意思是说,不如睡个好觉,休息一下
次韵答绍尧 无心用世唯耽酒,有口逢人便说诗。 醉不愿醒歌当哭,百年当卖几多痴! 注释与赏析 - 诗句注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通过饮酒和作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追求。 - 关键词解释:栎社——台湾三大诗社之一,由林朝崧等人在1906年成立。痴仙——栎社的创始人之一,以痴仙自居。南社——台南的文学社团,与台北瀛社共同成为台湾三大诗社。 -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熟读原诗的基础上,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意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作答。 “坏瓦颓垣”:残破的瓦屋和倒塌的墙壁。“夕照昏”: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光线黯淡。“偶随蝴蝶过荒园”,诗人漫步于荒废的园林之中,偶然间与蝴蝶相遇。“东风草绿城南路”,春天来了,草木繁盛,城南路上,春风吹拂着绿色的草地
诗句释义 - 打鼓港晚泛:在打鼓港进行晚上的泛舟。 - 一江春水一帆风:形容江水清澈,帆影随风摇曳。 - 两岸楼台夕照红:描述两岸的建筑在夕阳下显得格外鲜艳。 - 欲唤桃根倚双桨:意指想要呼唤心爱的人,一同划桨。 - 樽前为我唱玲珑:在酒席前为她唱歌。 - 玲珑:通常用来形容歌声婉转动听,这里可能指歌声清脆、悦耳。 -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
注释: 戊申:古代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方法,“戊”指天干中的第五位,“申”指地支中的第十位。 小星坠后冷衾裯:形容女子的美貌如同天上的小流星坠落人间,令人心醉神迷。小星坠后,象征着女子的美艳动人;冷衾裯,则描绘出女子的孤独寂寞。 鹦鹉琵琶触物愁:以鹦鹉和琵琶为喻,表达诗人对女子的思念之情。鹦鹉善学人语,而琵琶能弹奏哀怨之音,两者皆能触动人心,引发忧愁。 故遣秋娘唱金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