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崧
注释: 戊申:古代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方法,“戊”指天干中的第五位,“申”指地支中的第十位。 小星坠后冷衾裯:形容女子的美貌如同天上的小流星坠落人间,令人心醉神迷。小星坠后,象征着女子的美艳动人;冷衾裯,则描绘出女子的孤独寂寞。 鹦鹉琵琶触物愁:以鹦鹉和琵琶为喻,表达诗人对女子的思念之情。鹦鹉善学人语,而琵琶能弹奏哀怨之音,两者皆能触动人心,引发忧愁。 故遣秋娘唱金缕
【解析】 题干是“对《桃花源》一诗的赏析”。这是一道考查诗歌内容和手法的题目,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桃花源》:东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戊申年正月,我带着歌女去探访槐庭,安慰他失去爱妾的悲痛。 顾虎头,指唐代画家顾闳中(字景远)所画的《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因醉酒而亡,其弟熙载妻夜会客人,被顾闳中发现,遂绘之。 主人,指韩熙载。擅西欧,擅于画西欧风格。 多情貌我东山妓,一笑拈花镜影浮。 多情,多情善感;貌我东山妓,指代歌女,东山妓,指谢道韫,晋时人;拈花镜影浮,指谢道韫在镜前微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歌女的深夜相聚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能力。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一道综合性的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是写诗还是写词,然后结合内容进行分析概括,注意不要出现错字漏字等低级错误。 “颂臣先生招饮小东山生圹”中“颂臣”即王逸民,“先生”为作者自谓。“招饮小东山生圹”句意是说颂臣先生邀请自己到小东山下的生圹喝酒
迎风软舞试腰围,瘦极偏宜金缕衣。 迎风即指菊花迎风而开,柔美之姿如同在跳舞一般。 试腰围指的是用尺子量一量菊花的直径,以确定其大小和品种。 瘦极偏宜金缕衣,形容菊花虽然瘦弱但非常美丽,就像穿着金色丝线制成的衣服一样引人注目。 金缕衣是古代一种华丽的服饰,这里用来形容菊花的美丽程度。 怪底三郎爱秾艳,为何三郎(即唐玄宗)却偏爱艳丽的牡丹花? 怪底指的是奇怪的意思,三郎则是指唐代皇帝唐玄宗的名字
注释:在深夜时分,我剪烛赏花,沉醉于这幽静的花香中。衣襟袖口沾满了花朵的香味,但我还不忍离去。我愿意与寒梅结成姊妹,无论是秋风还是春日,都陪伴着我孤独地度过。 赏析:诗题“咏菊”,实则以菊为引子抒发作者的情感。首句写诗人在深夜时刻,剪烛欣赏菊花的香气,陶醉其中,不愿离去。二句写诗人因爱菊而沾染了菊花的香气,不愿离去。三四句则写诗人愿意结下与寒梅的姊妹情缘,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相依相伴。全诗情感真挚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能力。鉴赏诗歌时,首先要读懂全诗,然后根据内容概括主旨,再结合写作背景、手法、语言及思想情感来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扫开云雾揽清辉,独自狂歌上翠微。”意思是:扫去云雾揽取明月的光辉,独自放声高歌登上青翠的山巅。“眼界一来高处放,争光魑魅悟前非。”意思是:眼界一开阔心胸就开朗,那些邪恶的小人就会醒悟到以前做错事了。赏析:“望月峰”是诗人登山观景后所作。从字面上看
注释: 1.稻花二顷小亭孤:稻花田里的两顷地,有一个小亭子孤零零的。 2.亭后亭前尽荔奴:亭子的后面和前面都是荔枝树。 3.恰好篝车声里熟:正好在篝火的车声中成熟的。 4.课农兼得擘骊珠:教农民的同时,还得到珍贵的荔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首句“稻花二顷小亭孤”,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稻田的画面。稻花田里的两顷地
荔枝岛 嫩红花穗照波明,已觉馋涎满口生。 他日染成红鹤顶,一枝先折过桥行。 注释: 荔枝岛:指中国海南省琼山县的著名风景区——荔枝湾,这里有许多红色的荔枝树。 嫩红花穗照波明:指荔枝树上的花穗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已觉馋涎满口生:指看到这鲜艳的红色,已经感到口水直流。 他日染成红鹤顶:指荔枝成熟后,果实会变成红色,就像红鹤的头顶一样。 一枝先折过桥行:意指荔枝成熟的时候,人们会争相采摘
这首诗是一首咏菊的诗,通过对菊花的描述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风中袅娜雨中颦:风中摇曳,雨中低头沉思。形容菊花在风雨中的姿态,仿佛在低语、沉思。 篱下含香寄此身:在篱笆下,菊花散发出香气,寄托了自己的情感。 惆怅一枝清瘦甚:看到菊花如此清瘦,感到有些惆怅。 秋来无主属何人:秋天来了,这株菊花无人照料,不知道属于谁。 译文: 风中摇曳,雨中低头沉思,篱笆下,散发着香气,寄托了我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