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崧
【注释】 缥缈:形容山峰高远而虚无缥渺。 壶山:即匡庐,在江西省南昌市西南,有五老峰、三叠泉等名胜。 飞入:飘入。 菡萏(hàn dàn):荷花别称。 清绝:清雅幽美。 长夏:农历四至六月。 【赏析】 此诗是吴氏吟香园中六咏之一。首二句写壶山的景致。“缥缈”,形容山峰高远而虚无缥渺;“壶山西”,指庐山的西面。“飞入”,即飘入。这里以飞入为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动态。“竹下”,点明山在竹林之侧
诗句原文: 龚生嗟竟夭,彩笔入穷泉。 神理凭谁问,巫咸已上天。 译文: 龚生感叹自己的生命如此短暂,他的文字如同彩色的笔触,落入了无尽的深渊。我对此感到困惑,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不幸离世的悲痛和无奈。诗人用“龚生嗟竟夭”开篇,直接点明了好友的离世之痛,而“彩笔入穷泉”则形象地描绘了文字与现实的反差,以及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无尽哀思。 诗中的“神理凭谁问”一句
注释: 在吴氏吟香园的八咏中,有一首是关于一月池垂钓的诗。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诗人在一月池边垂钓的情景。 寻春过小桥,杨柳青如许。这句话的意思是寻找春天走过小桥,看到杨柳绿得如此茂盛。 黄鸟不依人,郤坐高枝语。这句话的意思是黄莺鸟儿并不依赖人而生活,而是独自坐在高高的树枝上鸣叫。 赏析: 此诗描写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杂诗四首 春日楼前望,春风陌上吹。客心如杨柳,一样乱如丝。 注释与赏析: 1. 第一首 春日楼前望,春风陌上吹。 - 春天的景象:春天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尤其是站在楼前,可以欣赏到满眼的绿意和温暖的风。 - 内心的感受:诗人通过“望”和“吹”,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和期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宁静而愉悦的心情。 - 关键词解释:“春日”指的是春天的阳光、春风等自然元素
《舟行杂咏》是诗人彭孙遹创作的一首诗,共八首。此诗通过描绘江边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打鼓发江干:描述了船夫用鼓声来唤醒江面上的其他船只,以便他们可以一起出发。这个动作不仅展示了船夫的职业技能,也反映了他们在江面上的生活节奏和相互间的联系。通过这种方式,诗人展现了江面上的生动场景,以及船夫们之间的协作与互助。 2. 新月照帆索
注释如下: - 华夷界:指中原地区与边疆之间的分界线,也泛指中国和外国的分界线。 - 此水何:以“此水”比喻自己的处境或心境,表达一种无奈或困惑。 - 无人管来往:表示没有人来干涉自己的行为或决定。 - 输与白鸥多:形容自己愿意把自由、快乐和无拘无束的生活留给白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感受到的孤独和无助感。通过“华夷界”这一词汇,诗人表达了自己身处异乡的感受
【注释】 云水一千里:形容云和水相隔极远,好像相距千里。苍茫落照馀:天色已晚,夕阳斜照在水面上,形成一片片余晖。 鸟飞不到此:意思是鸟儿飞不到这个地方(指诗人所乘的船)。乡信付双鱼:把给家乡寄去的信投入水中,让鱼儿带去。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是作者舟行途中所作。 首联写景,“云水一千里”点出行程之长,“苍茫落照馀”则描绘了日暮时分,天边的残阳如血,映照着浩渺的江水和连绵不断、一望无际的水汽
【注释】:草长,草木丛生。舍,渔人居住的茅屋。鸡鸣,公鸡打鸣。老树村,古树掩映的村庄。篙师,撑船的人。此处,指水乡。中原,中原大地。 【赏析】:诗人舟行于江南水乡,看到绿草茂盛、鱼儿出没,便想到渔人已经把家安顿好了,而鸡也早已在树林中报晓了。这时,一个撑船的篙师从远处走来,于是诗人便问篙师:“这里是中原吗?”篙师说这里是中原地区。诗人由此想起了中原,想起了中原人民的辛勤劳动
【解析】 题干要求分析“泛泛到中流,蛟龙吹浪起。将身托轻舟,与汝同生死。”的诗句含义及作用。这是一首七绝,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首句写船行至中流时,忽然有蛟龙在波涛中鼓起波浪。次句承前句之意,说诗人正将身子系在小船里,随水漂游,和这小船一起经历着千辛万苦。后两句写诗人将身子系在这小船上,和它同生共死。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答案】 译文:船行驶到了河流中段
诗句: 水上无鸣鸡,推篷天忽曙。 译文: 水面上看不到鸡鸣的声音,拉开船蓬后天空忽然亮起来。 注释: 水上:水面上。鸣鸡:公鸡打鸣。推篷:推开船篷。天忽曙:天空忽然亮起来。 赏析:这首诗是清代林朝崧的《舟行杂咏八首》中的第八首。诗人通过描绘日出时分的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