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崧
【注释】 1. 波斯:今译作波斯,古代指西亚的波斯国。 2. 珊瑚:一种有孔虫类的古生物化石,形状像树枝状。多产于海洋深处,是贵重的装饰品和工艺品,古人常以珊瑚比喻珍贵的珠宝。 3. 赤水:指长江三峡一带。 4. 创获:收获、取得。 5. 故物:过去的人世或旧物,这里指被遗弃的宝物。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对故物的回忆。诗的前两句“平生识宝比波斯,网尽珊瑚海底枝”,说诗人一生见过的奇珍异宝
【注释】 ①东游:指作者到东方去游览。 ②榈庭:木槿花丛中。 ③荆扉:篱笆门,这里指隐居的地方。 ④蓬莱岛:神话传说蓬莱山是仙人居住之地,这里借指作者的故乡。 ⑤烟霞气:指神仙之气。 ⑥自蓬莱岛上归:意为从仙境回来。 【赏析】 此诗写诗人与好友绍尧在立秋时节的相会,畅叙阔别之情。首联描绘了一幅秋天景色图,诗人和好友相会于落叶飘零的木槿花丛旁,并由此引出下文
前年有抚松居士者,与余唱和甚多,后知为社友陈君沧玉所托名,戏为四绝句寄赠 其一 诗家戏学糊名法,教索曹刘向暗中。 自笑眼花迷五色,主司头脑太冬烘。 注释:诗人们开玩笑地模仿“糊名”的手法,让人猜不出是谁写的。我自作聪明,也来玩一把这种游戏。可惜自己眼花,五颜六色的字看得太多,连自己的名字都分不清了。那些主考官的脑袋也太笨,竟然把“冬烘”两字写在了卷子上。赏析:这是一首以讽刺为主的诗
【注释】 (1)敦槃:指《诗经·大雅·文王》的“于昭于天,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十二会:指一年中十二月会聚的十二次。此处指农历十月初一的重阳节,古人在此日有登高赏菊的习惯。 (2)葵邱:地名。在今山东临邑县南一带。 (3)酒社诗盟:指以酒为媒介结成的友谊。胜游:美好的游玩。 (4)最忆:最难忘的是。鹿江:在江西吉安、赣州一带。灯节:元宵节时悬挂彩灯的习俗。 (5)夜深:深夜。丝竹:乐器的总称
“翠黛樽前唱纥那,江头大艑泛轲峨。烟波未得从君去,孤负春来鸥鹭多。”出自林朝崧的《再步前韵答槐庭四首·其一》。下面将按照要求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并附上必要的注释: 1. 翠黛樽前唱纥那:翠黛是指女子浓艳如画的眉色,樽前则是在酒宴上。在这里,诗人可能以翠黛为喻,形容自己饮酒时的状态,或是以樽前为背景,描绘自己的饮宴场景。这里的“唱纥那”可能是在吟诵或者歌唱,表达了一种艺术化的生活态度。 2.
数载黄公垆下游,竹林人物最风流。 即今东阁梅花发,知否江南忆陇头? 注释: - 甲辰除夕:指的是诗人在甲辰年的除夕之夜。 - 黄公垆下:黄公垆,可能是一个地名或酒肆的名字,这里代指饮酒的场所。 - 竹林人物:形容那些文雅、潇洒的人物。 - 东阁:古代建筑中的东侧房间,这里可能指的是书房或者读书的地方。 - 梅花发:指梅花开放。 - 江南:指南方的河流地区
诗句释义与分析: - 竹绕垣墙花绕庐 1. 字面解析:描述周围环境,以竹林和花朵环绕着房屋。 2. 情感表达:营造了一种幽静、美丽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 3. 象征意义:竹子和鲜花常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和美好,这里的使用可能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 华堂小住感何如 1. 字面解析:指在豪华的府邸短暂居住。 2. 情感表达:反映了诗人对于短暂停留的感慨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题目为《甲辰除夕杂咏七首 其五》。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1句:四邻相倩写桃符,红纸千张墨一壶。 这句话的意思是,邻居们都来借用他的红色纸张和笔墨来写桃符。 注释:四邻,四周的邻居。倩,借,借用。写,书写。桃符,古代的一种门神画,用桃木制成,上面刻有神像或文字,用以辟邪驱鬼。 译文:周围的邻居都来借用他的红色纸张和墨汁来书写桃符。 第2句
``` 诗句:绕床喝雉烛烧红,入坐毛公与井公。 译文:在除夕的夜晚,家中的蜡烛燃烧得通红,人们围坐在一起畅谈,仿佛回到了古代豪放的时代。 注释:毛公指的是汉代的豪放之士毛泽,而“井公”可能是对毛泽的一种戏称,表示他的豪爽和不拘小节的态度。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除夕夜的热闹场景,展现了古人在节日中相聚一堂、畅所欲言的欢乐氛围。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豪放人生的向往和赞美。诗中的“绕床呼卢恣樗博
注释:在爆竹声中又迎来了新的一年,一年的时间就像三十支箭离弦般飞逝。 这是用莱衣戏来作儿童舞的诗,博得了高堂给压岁钱。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除夕之夜家家户户热闹庆祝的喜庆气氛,以及人们对于新春佳节的期待和喜悦。诗中的“光阴三十箭离弦”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的感慨;而“莱衣戏作儿童舞,博得高堂压岁钱”则展现了家人之间的亲情和欢乐,以及孩子们的天真烂漫。整首诗语言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