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崧
【注释】 甲辰: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 荆树分开连理枝:传说中,荆条两棵合生为一株,即所谓“连理”。 萼楼:即萼楼寺。 徽之、献之:指东晋的谢安的两个弟弟,谢安曾作诗悼念他们。 【赏析】 此诗写诗人除夕之夜怀念故人。首句以荆树喻兄弟,言兄弟情深。二句以萼楼喻兄弟同处一地。三句写兄弟死后思念之情。末句写诗人对故人的怀念。此诗用典,不事雕琢,而感情真切
【注释】 甲辰:即宋神宗熙宁九年。寿筵:宴会。柏酒:柏子酿的酒。红螺:红色的螺壳。大妇:大娘子,指正妻。调丝:弹琴。小妇:侧室。娇女:美女。围炉:围坐在火炉旁取暖,泛指家人团聚。人比去年多:人数比去年增多。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除夕夜,家宴上热闹、欢乐的景象。诗中通过人物的活动表现了人们欢度节日的喜悦心情。首句写主妇们在除夕之夜忙着准备酒菜;二句写妻子们轮流奏乐;三句写家中的娇女也出来助兴
【注】沧玉:即李沧玉。盟寒:指《诗经》中的“风”。辰参:指星宿名。耒耜:农具,借指农民。铅椠:指书写用的铅和木简,借指学者。 访沧玉不遇(译文):我去寻找沧玉,但未能找到他,只能在寒冷的夜晚独自饮酒解愁。 诗酒盟寒不可寻(译文):在寒冷的夜里,我独自饮酒作诗,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但却难以找到。 偶思一面亦辰参(译文):偶尔思念沧玉,也如同在星星中寻找他的身影。 我劳耒耜君铅椠(译文):我辛勤劳作
诗句释义: 1. 多心已似不燃灰,叱犊佣耕甲水隈。 - “多心”:心思复杂/多虑。 - “不燃灰”:形容心情沉重,如同没有火的灰烬,无法燃烧。 - “叱犊佣耕”:驱赶牛马耕作。 - “甲水隈”:在山丘或河岸等地方。 2. 寂寞门庭可罗雀,故人唯望任安来。 - “寂寞”:形容孤独,没有人来访。 - “门庭”:门户和庭院。 - “罗雀”:捕鸟。 - “故人”:老朋友。 - “惟望任安来”
燕寝香凝宝篆灰,鸟啼窗外转幽哉。 先生不作封侯梦,懒向邯郸借枕来。 接下来将详细解释这首诗: 1. 燕寝香凝宝篆灰:描述了诗人在自己的卧室内,香炉中熏烧的香料已经燃尽,留下淡淡的灰烬。这里用“燕寝”暗示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而“宝篆灰”则增添了一丝神秘和古典的氛围。 2. 鸟啼窗外转幽哉:窗外传来鸟儿的叫声,使房间显得更加静谧。这里的“幽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声音的欣赏
我们将这首诗逐句进行解析: 1. 君齿长余三岁耳: 这句表达了年龄上的差距。"君"指的是作者的朋友或同僚,而"齿长"则表示作者比这位朋友年长三岁。"耳"在这里是语气词,用来强调这种年龄上的距离感。 2. 短长肥瘦颇相同: 这里描述了彼此之间的相似性。"短长肥瘦"指的是不同的体貌特征,但在作者看来,这些差异并不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似的。 3. 左家膝下惟娇女:
【注释】: - 前两句“交谊蒙庄与惠施,词场个个桂林枝。”是说:在词坛上我与诸位的交情,犹如《庄子·外篇》中的庄周和惠施一样。他们都是著名的哲学家,以他们的智慧而闻名于世。 - 第三句“吟君诗似闻邻笛”意思是:你吟诵你的诗时,就像听到邻家传来的笛声。这里的“邻笛”比喻你的诗词中充满了和谐、美妙的声音,让人陶醉其中。 - 第四句“思旧山阳无限悲”意思是:想起过去我们在山阳的日子
谢安 哀乐中年感百端,东山丝竹强为欢。 当今后辈轻饶舌,错把风流笑谢安。 注释:谢安在晚年时,感叹人生百态,感慨万千。他为了寻求乐趣和消遣,常常在东山弹琴唱曲。但如今的年轻人却轻率地谈论着这些,甚至将风流倜傥误认为是一种笑柄,用来嘲笑谢安。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谢安晚年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谢安的敬仰之情。谢安是东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书法家、音乐家等,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注释:我熟悉老农的谈话,在祈谷神之前。淳于髡虽然喝醉,但仍然能管住自己,不发狂言,用豚肉和酒来祝祷。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七绝,表达了作者对老农的敬意和自己对农耕文化的热爱。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深敬仰
《暮春偶题七首·其七》是近代诗人林朝崧的作品,创作于1901年。下面逐一解读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号痴仙,台湾彰化县雾峰乡人,栎社的发起人和首任理事。他出身于武功之家,父亲林利卿、族伯林文察、族兄林朝栋均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颇有战功的将领。林朝崧被誉为“全台诗界泰斗”,在台湾地方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 诗句原文: 后园一树王戎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