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崧
诗句:错误岩楼数十家,锄云伴汝种桃花。 译文:几十家错落有致的山岩楼上,我伴着春风,为你种下了桃花。 注释:错误岩楼:错落有致的山岩楼,错落有致形容事物的位置关系交错复杂,不整齐却自然美观。锄云伴汝种桃花:我在山上用锄头挖土为你们种植桃花。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他们在青山绿水间共同劳作
注释:犁破嶙峋化土腴,一家人在鸳鸯湖边种地,化腐朽为神奇的肥沃土地。 一家梅鹤寄鸳湖。一家人在鸳鸯湖旁种植梅花和鹤,寄情于自然。 莫嗟诸弟天涯隔,山鸟山花尽友于。不要担心弟弟们在遥远的天涯,山水之间,鸟儿与花儿都是朋友。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鸳鸯湖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诗人以鸳鸯湖为中心,描绘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通过对梅花、鹤等植物的描绘
【注释】: 1. 剪灯相对话桑麻:剪烛夜谈,相对而谈。 2. 尽把山居水竹夸:把山里住着的人、水边生长的竹子都夸赞了。 3. 不是吾庐吾亦爱:如果不是我的屋子,我也很喜爱。 4. 野人乘兴即为家:野人即隐者,乘兴指心情舒畅的时候。 5.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与朋友仲衡夜坐时所作。诗人在友人家中畅叙山水情怀,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诗中“不是吾庐吾亦爱,野人乘兴即为家
与聘三步月至葫芦墩口占 碧天如水薄云销,明月随人过板桥。 隐隐市楼灯火近,暖风吹出一枝箫。 注释: - 碧天如水薄云销:形容天空清澈、湛蓝。 - 明月随人过板桥:指月光映照在桥上,随着人的走动而移动。 - 隐隐市楼灯火近:形容远处的市楼灯火隐约可见,逐渐靠近。 - 暖风吹出一枝箫:形容温暖的春风吹拂着一支箫,发出美妙的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象相融合的作品。诗人以简洁的语言
注释: 万树斜阳下的杜鹃声叫,春天已过,正是挑选花卉的时候。 满山新绿让人心旷神怡,但明天春天离去了,也没有人知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人们的心境。诗人通过描写杜鹃鸟的叫声、花季的过去和满山的绿色,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同时,诗中的“明日春归也不知”一句,也体现了人们对春天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横天渴虹长万尺,下饮沧江化为石。 “口渴”指“欲”,形容桥长。“沧江”指“长江”。化“为”作动词,“石”即“石头”,“化石”是比喻,说桥长到可以变成石头的地步。 鞭之叱之成此桥,桐城太守莆中客。 “鞭之叱之”指用鞭子和呼喊来赶建此桥的人。“桐城”指安徽桐城市,唐时有桐城人范山人(范仲淹)任苏州刺史。“莆中”指莆田(今属福建)。“客”是作者自己。 往时欲渡川无梁,行人海葬蛟蜺宅。 “无梁”指没有桥
诗句解读: 无因击汰更扬舲,江上怀人兰芷馨。 浪卷前朝何处去?观音山色自青青。 译文: 无需为琐事烦恼而更换船只,在江上行船时心中怀念着远方的人,兰草和芷草散发出的芬芳令人愉悦。波浪卷起了往日的辉煌,它究竟要带我们去往何方?观音山上的景色依然如此翠绿。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作者在江上旅行时的所见所感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行船过程中的所见所想,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注释:竹溪寺的溪水潺潺环绕着寺庙,四周没有人迹,世间的纷扰和缘分都被抛诸脑后。谁能抛弃世俗,去到那里欣赏那看竹山门下立在夕阳中的风光呢?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他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首句“溪水潺潺绕寺凉”,以溪水的流淌和寺庙的凉爽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第二句“地无人迹世缘忘”,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纷扰和人世关系的遗忘或超脱。这种超脱不仅是一种心境上的解脱
注释: 1. 茫茫天堑海门开,无复长鲸跋浪来。 - "茫茫"表示辽阔无垠,这里形容大海的辽阔。 - "天堑"指的是天然形成的险要地势,如大河、高山等。 - "海门"指大海的门户,也指海边。 - "开"表示开启。 - "无复长鲸跋浪来"中的"长鲸"是指巨大的鲸鱼,"跋浪来"表示鲸鱼在海面上翻腾。这里用来形容曾经壮观的海洋景象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平静的海面。 2. 却忆郑家全盛日
注释: 居然子,即苏轼。他的脸像极了我的面相。错认了他是我的好友中郎将王君玉,也把他当成了虎贲将军王友朋。却笑那些诗人,太狡猾了,也和倩女解离魂。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作者对于友人的真挚情感。首联“居然子面如吾面,错认中郎与虎贲”,表达了对友人外貌特征的熟悉程度,以及在误认中郎和虎贲时的惊喜之情。颔联“却笑诗人太狡狯,也同倩女解离魂”,则进一步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