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嵲
【注释】 登石门山:登上石门山。基:地基,基址,这里指山的基座。荒筠中:荒芜的竹丛中。 蔓草秋:长满了野草的秋天。新安县:即今河南新安县。今谓之新安平:现在叫新安县的平地。二首:二首诗。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山的基址和四周环境,后两句写江水在山前流过的情景,全诗描写了新安县一带的自然景色。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
【注释】 细:慢慢地。挹:吸取,指嗅闻。残雪:指梅花刚开时的雪痕。殷勤:勤恳的意思。春风面:比喻梅花的花瓣如美人的脸庞,风一吹,花瓣就翩翩起舞。是故人:意谓你仍是我的故人。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首句写梅开时的景象;次句写梅开时的感受;第三句写梅开时的情景;尾联点明主题——梅花是诗人的知音。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切感人
梅 一枝寒艳映窗光,蕊气侵衣断客肠。 汉上水边千万树,春来何地着清香。 注释: 1. 一枝寒艳映窗光:指梅花在寒冷中绽放,其颜色鲜艳明亮,仿佛映照着窗户的光芒。寒艳,即形容梅花的色泽清冷而美丽,也暗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品质;映窗光,则表达了梅花与窗户相映成趣的景象。 2. 蕊气侵衣断客肠:指梅花的香气浓郁,仿佛能侵入衣物,使得诗人感到一种强烈的触动,仿佛触动了诗人的情怀
【注释】 1. 微路:小道。江干:指江南水乡的河堤边。 2. 常记:常常记得。 3. 偪岁寒:逼,逼近;岁寒,指冬天,即严寒。 4. 万里:指长江。风:指江上的寒风吹拂。 5. 老眼:指年老的双眼。 6. 雾中看:形容视线模糊,看不清楚。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故园怀念亲人而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因思念而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诗人以开梅时节为背景,描绘了自己在江边看到梅花时的情景
【注释】 览镜:看镜子。予:我。骨相屯:骨骼的形态不齐。终:最终,最后。为菟圃:做养兔子的园子。种药:种上各种草本植物。栽花:种上各种花卉。二十春:二十岁的时候。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和抒发田园情怀的诗。诗人在看到自己骨骼形态不齐后,便想到自己最终与老农为邻,因此便想种上二十亩地种植草药和花卉来度过余生。全诗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对于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思想观念
崇山图七贤诗 岘首登临事已非,风流千古载丰碑。 凿空寻出崇山景,又作襄阳一段奇。 诗句注释与译文 “崇山” - 描述:形容山峰高大,如同人的眉毛般挺拔。 - 象征意义:象征着坚定和高远,可能暗指作者自身的志向或理想。 “七贤” - 解释:指东汉末年的七位著名文人,即阮籍、嵇康、刘伶、阮咸、王戎、山涛、向秀。他们以超脱世俗著称,常在竹林中饮酒作乐。 - 寓意
山色依依水自流,内人斜畔最堪愁。 荒榛蔓草萦寒骨,更有何人吊杜秋。 注释: 山色在远处轻轻摇曳,水波也仿佛在流动,但它们都显得那么无情,只有那内人的居所,位于斜坡上,显得最为凄凉和忧愁。周围的荒芜和杂草丛生,使得这寒冷的骨头更加难以忍受,似乎没有任何人在这片荒凉之地为她哀悼。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荒凉景象的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诗人的情感深深嵌入其中。首句“山色依依水自流”运用了拟人手法
【注释】 登石门山:登上石门山。石门山,在今河南省新安县东南,东连伏牛山余脉,西接黄河支流颍河。侧:旁边。观基:瞭望台的基址。荒筠(qín)埋没:指山边长出了许多竹子,遮住了瞭望台。即:就是。今谓之:现在叫。平:平坦的地方。二首:二首诗。这首诗为第一首,第二首与它相同。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首句“岭树疏疏秋景明”,写秋天的景色。岭上树木稀疏,秋风萧瑟明净。“秋景明”三字
【注释】 偶成梅咏三首:作者闲居无事,以梅花自比,写下了三首咏梅的诗。开时都不值繁华,结实调羹尚有夸:梅花不因花期在冬天而不受世人重视。梅花结出的果实可以用来做调味品,所以人们赞美梅花。若语当年上春事,总输凡木后开花:如果我说的是春天的事情,那一定是输给那些普通花草,在春天开放了。 【赏析】 《偶成梅咏三首》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组。这是一组七言绝句组诗。前两首写梅花不畏严寒、傲雪凌霜
崇山图七贤诗 山容浑似关南见,水曲初疑岘首看。 闻说新堂多胜概,待飞一叶上云端。 注释: 崇山图 —— 指《匡庐图》(庐山的一幅画)。庐山,在今江西星子县西南,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 七贤 —— 晋代阮籍、嵇康、刘伶、王戎、阮咸、向秀、山涛七人。 关南 —— 指长安(古都城)以南。唐时称江南地区为“关内”。 岘首 —— 指湖北襄阳一带,相传三国时刘备曾驻兵于此,后常以“岘首”指襄阳。 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