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嵲
嶷嶷群峰当户立,泠泠绝涧出山长。虚寮竟日无馀事,默坐时闻柏子香。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嶷嶷:形容山峰高耸入云。 2. 群峰:众多山峰汇聚成峰峦。 3. 当户立:形容山峰巍峨,仿佛屹立于门户之前。 4. 泠泠:形容水流清澈,声音悦耳。 5. 绝涧:陡峭的山谷。 6. 出山长:形容山涧水流湍急,从山中流出。 7. 虚寮:空无一人的简陋庵堂。 8. 竟日:整天,持续一整天。 9. 无馀事
寒食日儿辈游尼庵戏作杂英满树春欲过,修竹参云万馀个。 头陀云顶出迎宾,恐是当时刘铁磨。 注释:寒食节那天,一群孩子在尼姑庵里游玩,杂草丛生的树枝上已经满是春天的气息,而周围的竹子高耸入云,有上万个。头陀寺的山顶好像云顶一样,迎接着前来的宾客们,这恐怕就是当年刘禹锡被贬官时住过的那所头陀寺院吧。 赏析:这首诗写于元和十年(815)诗人任连州刺史期间。诗人以寒食佳节之机,带领孩子们去郊外游览
注释:在梦里感到时光流逝,醒后追忆方才觉得伤感。十年间南柯守官的荣耀显赫,整天欢娱审雨堂。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回忆自己仕途上的荣枯得失而作,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经历的反思和感慨。开头两句“梦里空惊岁月长,觉时追忆始堪伤”写梦境中时光易逝,醒来后才追思往事令人感伤,表现了诗人的怀旧之情。接着三句,诗人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自己在官场上的起伏沉浮。从“十年烜赫南柯守”,到“竟日欢娱审雨堂”。诗人通过对比
雾态风姿紫府仙,直疑清夜降羊权。 不知老大心灰久,香气撩人似昔年。 诗句解析与翻译 1. 雾态风姿紫府仙,直疑清夜降羊权。 - 雾态风姿:描述了紫府仙的形态和气质,如同雾气中的风姿绰约。 - 紫府仙:通常指仙人居住的地方,这里可能隐喻其超凡脱俗的特质。 - 直疑清夜降羊权:直接让人联想到在宁静的夜晚,仿佛看到高贵的羊权降临。 - 清夜:一个安静、纯净的夜晚,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兴州看月上 城下沧波去不停,城头吹角作边声。 去年此夜深闺月,今向兴州山上明。 注释: 兴州:指唐代的兴元(治所在今陕西略阳)。 沧波:水波。 沧波去不停:沧浪水波不断流动。 城头吹角:城楼上响起了号角声。 作边声:发出边塞的声响。 去年:今年以前。 此夜:今年的这个夜晚。 深闺:深宅内。 今:现在。 山:这里指兴州的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月亮的诗,诗人以兴州山为背景,写出了月亮的美景。
溪流一派碧潺潺,落蕊随溪出乱山。 惟有刘郎重回首,往来行客更谁攀。 注释:溪流像一条绿色带子一样清澈地流淌着,飘落的梅花花瓣随着流水从山上流下。只有过去的刘郎会回头望,那些来来往往的行人又有谁能继续攀登呢?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人文情感相结合的诗。诗人通过对溪边梅花初开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思考。通过“溪流一派碧潺潺”等意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注释: 1. 每忆西山千丈秀:每逢想起那西山,千丈之高,秀丽无比。 2. 云霾对面失空青:在云雾缭绕的山前,对面的山峰显得模糊不清,仿佛是空荡荡的天空一般。 3. 千林夜雪无人迹:整个山林在夜晚被白雪覆盖,没有人的踪迹。 4. 独策羸骖带晓星:独自骑着疲惫不堪的马,带着清晨的星星前行。羸骖指羸弱的马,晓星指晨星。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大雪中早起出行的情景。首句“每忆西山千丈秀”
【注释】 谦上人:僧人。 枫树红:指深秋季节,树叶变红。枫树多在山中,故以秋山代指山林。 茅檐:茅草屋顶的屋檐。 列诸峰:排列于群山之间。 观心坐:专心静坐。 粥饭:指斋食,即吃素饭。别寺:别的寺庙。钟:报时用的大钟。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僧人禅修生活的诗。首句写秋山景色,点明时间和季节;次句写庵中环境,突出茅檐和列诸峰;第三句写和尚的生活态度,“竟日”表示时间长
注释:溪水冲击岩石发出轻轻的雷鸣,心境宁静身体轻松万种烦恼都烟消云散。西崦寺远在青烟之外,时常能听到钟声从山谷间传来。 赏析:这是一首写秋晚游山的诗。首句“溪流触石转轻雷”以动写静,写出了山间的溪流在石头上撞击发出的轻雷声,渲染出一种寂静的氛围。第二句“境静身闲万虑灰”,进一步描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第三句“西崦远寺青烟外”,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夕阳下的寺庙笼罩在一片青烟之中
【注释】 谦上人:即谦师,僧号。 四句诗的意思是: 两岸郁郁葱葱的松树,笼罩着一层薄雾; 诛茅远在乱峰的前面。 居人们不识新庵的路; 欲进山门寻找细细的泉水。 【赏析】 此诗描写了谦师庵周围的景色。前两句写庵的四周环境。后两句写庵里的人。前三句写出了“冷烟”和“乱峰”,为后两句写居人不识新庵路作了铺垫。最后三句,突出了居人们对新庵的向往。整首诗写得简洁明快、清新脱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