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簿
王薄,齐郡邹平(今山东邹平北)人,隋未农民起义军领袖。 隋大业七年(611年),王薄因兵役繁重,与同郡孟让以长白山为据点发动农民起义,自称“知世郎”[1] ,作《无向辽东浪死歌》,号召农民参加起义军。 活动在齐郡、济北郡之间,山东农民纷纷响应。 [2]
大业八年(612年),起义军扩大至数万人,声势浩大,屯于泰山下。 由于麻痹轻敌,为隋齐郡通守张须陀所败。 王薄率军北渡黄河
隋代王簿《无向辽东浪死歌》释义
无向辽东浪死歌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战争场景的诗,表达了战士们不畏艰险、勇敢战斗的精神。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充满了生动的战斗场面和战士的勇气。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1. 无向辽东浪死歌 - 这是整首诗的主题,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和勇气。"无向辽东浪死"的意思是说,即使面对敌人的攻击,也要勇敢的战斗,不向敌人屈服,不向困难低头。"浪"字在这里表示敌人强大,无法战胜
无向辽东浪死歌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绵背裆。 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王簿
王薄,齐郡邹平(今山东邹平北)人,隋未农民起义军领袖。 隋大业七年(611年),王薄因兵役繁重,与同郡孟让以长白山为据点发动农民起义,自称“知世郎”[1] ,作《无向辽东浪死歌》,号召农民参加起义军。 活动在齐郡、济北郡之间,山东农民纷纷响应。 [2] 大业八年(612年),起义军扩大至数万人,声势浩大,屯于泰山下。 由于麻痹轻敌,为隋齐郡通守张须陀所败。 王薄率军北渡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