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昆田
岭外常留倦客居,海花蛮草最愁予。 岭外:岭外指岭南地区,这里代指诗人所居之地。倦客:厌倦仕途的客人。“岭外”句意谓在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做官,总感到有如羁旅之客。“海花”、“蛮草”两句是说岭南地区的山花和草木,都使诗人感到忧愁。“海花”即海边的花草树木;“蛮草”指岭南一带生长的野草。这两句写岭南景色,用拟人手法,将海花与草木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感情,表现了诗人对南方山水的热爱之情。
龙眠遗迹总茫然,意态看来似老莲。 如此阿罗生面好,拟矾束绢乞君传。 注释:龙眠遗迹,指代的是龙眠山中的寺庙或石窟,但具体指的是哪座寺庙或石窟并不确定。龙眠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历史上曾有众多的寺庙和石窟。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寺庙和石窟都遭到了破坏,只剩下一些残存的遗址。这些遗址虽然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风貌,但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意态看来似老莲。这里的“意态”可以理解为神态、表情或者气质
诗句释义: 1. 最忆秋田粳稻香: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稻田中稻谷香味的怀念。粳稻(jīng dào)是稻米的一种,通常在秋季成熟。 2. 催租吏不到村庄:这句话描述了村里没有官吏来催收租金的情景。 3. 闲跨乌牸寻邻叟:诗人骑着一头黑色的牛,去邻居家询问事情。乌牸(wū zì)指的是黑色母牛,也用来指代黑牛。 4. 横笛归来已夕阳:诗人在回家的路上吹着横笛,太阳已经落山。 译文:
【注释】 滩石:江边多礁石的河滩。棱嶒(léng sēn):参差不齐,形容山石峻峭的样子。巇(xī):山崖。重到:又回来了,这里指诗人再次回到了家乡。鬓丝:形容头发花白。较量:比较。应输我:一定比不上我。五月堆盘:用荔枝做成的点心。啖(dàn)荔支:吃荔枝。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岭南为官时所作,表现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对友人宋山言的赞美之情。首句写景,描写出一幅江边礁石峥嵘、山崖险峻的图画
注释: 临淮,地名,今属安徽。这首诗是诗人在病中写给朋友的,表达了他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对友情的珍惜。 译文: 病卧在骡子背上六尺长的轿子,粗劣的饼子大口吃着,客人感叹不已。 今天高兴在临淮过节,用一把铜钱就可以买上鱼。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表现了他晚年的贫困生活和对友情的珍视。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诗人病卧在骡子背上的情景,形象生动,让人感受到诗人生活的艰辛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朱自清创作的《钟圣舆招诸同人泛舟大明湖八首》中的第八首。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注释: 山水齐州信足夸,山多药草水鱼虾。 注释:这里赞美的是济南的景色,山多药草,水里鱼虾丰富。 稻田半顷如容买,便借临湖馆作家。 注释:在济南有一半的稻田可以购买,就借用这个临湖的地方作为家。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济南的美丽景色和宁静的乡村生活。前两句赞美了济南的山水,山中有丰富的药草
注释: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诗才出众的人都是济南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大明湖泛舟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周围文人的赞赏之情。他认为自从边李登坛后,没有人能与他相比肩,无论是迩来的名士还是诸君,都已经是济南的骄傲了
【注释】四时:春夏秋冬。写生:以画来表现自然物象的生动形象。折枝:指花木等植物。南唐: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即李氏王朝。院体:宋代宫廷画家郭熙所创的绘画风格。勾染:指用线条、淡墨和浓墨相配合的方法作画,即所谓的“皴法”,是山水画的基本功。朱粉:即胭脂。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作者通过赞美折枝图上的花朵之美,间接地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花朵的描绘
【注释】: 嫩蕊:嫩枝的花蕾。 繁香:香气浓郁。 烟雾团:形容花团锦簇,浓烟滚滚。 黄蜂白蝶:指蜜蜂和蝴蝶。 雕阑:雕刻精美的栏杆(多用在宫殿、园林)。 自怜:自我怜悯。三三径:指曲曲折折、狭窄的小路。 经年画里看:过了一年还在图画里欣赏。 赏析: 《题四时写生折枝图四首 其一》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此诗描写了诗人自己对于花的热爱之情。 第一句“嫩蕊繁香烟雾团”,描绘了一个春日的景象
【注释】 梅心驿 :地名,在凤阳府。 两两相携 :指女子结伴而行。 凤阳花鼓 :一种民间舞蹈。 罗江怨 :曲调名。 慢声 :慢板子唱腔。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凤阳的民风民俗,诗中以“凤阳花鼓”作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写女子结伴而行、学着花鼓舞,以及学着“罗江怨”的唱腔等细节来表现这一风俗,形象地描绘出了凤阳县女人们生活的情景,生动而富有生活气息。全诗语言平易自然,风格清新明快,给人以愉悦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