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外常留倦客居,海花蛮草最愁予。
笔头能带江南色,大小三黄也未如。
岭外常留倦客居,海花蛮草最愁予。
岭外:岭外指岭南地区,这里代指诗人所居之地。倦客:厌倦仕途的客人。“岭外”句意谓在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做官,总感到有如羁旅之客。“海花”、“蛮草”两句是说岭南地区的山花和草木,都使诗人感到忧愁。“海花”即海边的花草树木;“蛮草”指岭南一带生长的野草。这两句写岭南景色,用拟人手法,将海花与草木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感情,表现了诗人对南方山水的热爱之情。
笔头能带江南色,大小三黄也未如。
笔头:毛笔尖端。三黄:指唐代著名画家张璪画松,每树三株,一青二黄,故称“三黄”。此句意谓自己的画艺能够传达江南景色之美。“江南色”指江南的景致和风物特色。这三株松树的颜色各不相同,青、黄两色最为鲜艳夺目。诗人自比于张璪,以自己的画作来比拟张璪笔下的松树,表明他的画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所写的《题四时写生折枝图》中的第二首诗。全诗以岭南地区的景物为描写对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南方山水的喜爱之情。
诗的第一句“岭外常留倦客居,海花蛮草最愁予”,描绘了岭南地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这里的留恋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他的忧愁之意。岭南地区位于岭南以南的地区,这里山高林密,气候湿润,风景秀美。然而,对于长期身处官场的人来说,这样的美景却无法让他们感到满足和快乐,反而常常让他们感到疲惫不堪。所以,这句诗中的“常留”二字,就充分体现了诗人对于岭南地区的留恋之情。而“最愁予”则是诗人对于这些美景产生的忧愁之情的表达。
第二句“笔头能带江南色,大小三黄也未如”,则是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南方山水的喜爱之情。通过“笔头能带江南色”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于自己的绘画技艺非常自信,他相信自己的画笔能够准确地捕捉到江南山水的美丽之处。同时,“大小三黄也未如”也是在表达他对南方景色的赞美之情。这里的“三黄”指的是唐代名画家张璪画松的技法之一,也就是“一笔三过”的技法。他认为这种技法才能够画出真正的松树,而自己却能够达到这个境界。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他对南方景色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这首诗通过细腻地描绘岭南地区的风景,表达了诗人对南方山水的喜爱之情。同时,诗人也运用了一些典故和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韵味和艺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