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廷华
【注释】 抟饭:将饭用手抟成团状,即团餐。匕箸(chī zhù):汤匙和筷子。茹毛饮血:指远古时代人类没有餐具,用嘴直接吃草,喝野兽的血。俗相当:风俗相仿。烹鱼釜(fǔ):古代用来煮鱼的青铜器。带甲:指身穿战甲的士兵。生咀:生食。蛎黄(yú huáng):牡蛎的黄色部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战争残酷无情、反映人民生活艰苦的诗。 第一句“抟饭何须匕箸尝”。意思是说
【注释】 绣褓:用丝织品做成襁褓包裹孩子。文衣:用丝织品制成的衣服。制未便:指做婴儿的衣服不适宜。清泉:指清澈的泉水,这里比喻母亲的乳汁。随母浴:跟着母亲沐浴。唐人俗:唐代人的风俗。五色:五彩。长命钱:一种铜质的小钱,上面铸有“五色”等字,用以祈求长寿。 【赏析】 《社寮杂诗》是一首描写婴儿诞生时情景的诗。 第一句“绣褓文衣制未便”,写婴儿出生时穿的是绣有图案的文衫,但因太小不能穿
【注释】: 底:通“抵”,抵达。社寮,指聚会宴饮之场所。杂诗:随意吟咏的诗篇。含米,即“含米酿”,用稻谷或粟米酿成的酒。新酿:刚酿好的酒。盈盈,清澈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唐代长安城中的风俗习惯,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闲适的生活情趣,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喜爱。全诗以“待客忙”开篇,引出了下文的主要内容。接着描绘了主人为客人准备饭菜的情景,其中“抱瓜献韭总寻常”一句,既表现了主人的热情
社寮杂诗 出浴前溪笑解襟,落潮水浅上潮深。 临流洗得沉疴去,大药曾投观世音。 注释: 出浴前溪笑解襟: 指诗人刚从水中走出,笑着解开衣襟。社寮:这里指寺庙。杂诗:即闲诗。 落潮水浅上潮深: 指水位的涨落。 临流洗得沉疴去: 指诗人在溪边洗去身体上的疾病。大药:指观音大士,传说为救苦救难的神
【注释】: 霞篮漆笼满蜗庐:意思是说,屋前屋后都挂满了用霞、蓝两色油漆涂成的大葫芦。蜗庐:用蜗牛壳做的房子,这里比喻简陋的居处。 家计休嫌长物无:意思是说不要嫌弃家中没有财物,因为这是生活所需之物。 还似老僧新驻锡:意思是说像一位出家僧人刚来到一个地方,住进了寺庙一样。 累累东壁大葫芦:意思是说那些葫芦挂在墙壁上,一个挨着一个,就像一串串东西挂在了墙上一样。 【赏析】:
社寮杂诗 河口旁边淡水湾,溪流如同利箭飞。 魁藤一线随风动,飞翔无需蟒甲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全诗共四句,每句七字,按照五言绝句的格式排列。诗句简洁明了,意境深远。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第一句:“珥珰渐贯耳轮宽” - 关键词:珥珰、耳轮 - 注释:珥,指耳环;珰,即耳坠,用珠宝制成的饰品;“渐贯耳轮宽”描述的是耳环逐渐被戴到耳廓上,使得耳轮显得更加宽广。 - 赏析:这句通过描写耳环的佩戴过程,形象地展示了耳环从无到有的过程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刻期插羽走猫邻:此句描绘了作者在特定时间(如约定的时间)快速地行动。“刻期”指的是按照约定的时间,“插羽”可能是指插上羽毛或类似的装饰品来象征速度或敏捷,“走猫邻”可能是形容速度之快如同一只猫般轻盈。 2. 雨夜风晨往返频:此句描述了在不同天气条件下(雨夜和风晨),作者频繁地往返于某个地方。这反映了作者的勤奋和对任务的重视。 3. 一道官文书到处
注释: 春郊水势浩大,漠漠茫茫,不问当时射鹿的场所。 牵得良马早晨走出草场,先打开火路进入山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郊野的美丽画卷,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色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中的“漠漠水汤汤”,形象地描绘了春日郊野的水势浩大、无边无际的情景,给人一种宽广而辽远的感觉。 首句“莫问当时射鹿场”则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往事的回忆和感慨。他并没有去回忆那些曾经发生的事件和场景
【解析】 “社寮”:茶馆。“才过谷雨觅猫螺”,点出时间是初夏,天气渐暖,正是采茶时节。“嫩绿旗枪映翠萝”,描写茶园的景色。“独惜未经娴茗战”,“娴”通“娴”,熟练的意思,这里指没有经过炒制的茶叶。“春风辜负采茶歌”,春天里人们常唱的歌,这里指采茶歌。诗人借题发挥,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答案】 译文:刚刚过了谷雨时节就去寻觅猫茸,嫩绿色的旗枪映照着青翠的藤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