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廷华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刻期插羽走猫邻:此句描绘了作者在特定时间(如约定的时间)快速地行动。“刻期”指的是按照约定的时间,“插羽”可能是指插上羽毛或类似的装饰品来象征速度或敏捷,“走猫邻”可能是形容速度之快如同一只猫般轻盈。 2. 雨夜风晨往返频:此句描述了在不同天气条件下(雨夜和风晨),作者频繁地往返于某个地方。这反映了作者的勤奋和对任务的重视。 3. 一道官文书到处
【注释】 幅布:布,古代一种轻便的服装,用整幅布裁成,便于携带。聊遮尺寸肤:聊,姑且;遮,遮蔽;尺寸肤,指布的面积小。凌寒,迎着严寒。原见:原来见过。号呼:呼喊叫卖。榾柮(háng huì):古时取暖器物。煨:烧火。偏惯:特别熟悉。南薰:温暖的风。尚拥炉:还抱着火炉。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冬日里穿薄布衣,顶着寒冷,去集市上做买卖的情景。全诗写得很平易,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一种生活情趣
注释: 倒单生咬个纷杂乱的,鲜嫩炙烤剩下的烹煮腊肉。 官府的命令只今天禁止承租赋税粮食,减少教唆百姓偷税漏税。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农民生活困苦的诗。首句用“倒单生”指代那些不事耕作、游手好闲的无赖之徒;第二句写他们吃剩的饭菜,第三句是说官府禁止他们交纳赋税;最后一句写这些无赖们还常常在百姓中间挑拨离间,煽动农民反抗官府。全诗通过具体事件描写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注释】嘉礼:古代婚礼,指婚事。车蚝鹿脯:古乐名。打喇:即打锣。 【赏析】这首诗是写结婚典礼的热闹情景。第一句点明“成”,说明婚礼已成;第二句说宴席上的菜肴丰盛;第三句说新人已生下女儿,第四句说又有了儿子。 这两句诗是写喜事之盛;但细读诗意,则可见诗人对新人的一片深情厚意,以及对婚后生活的美好祝愿
【注释】 陇人:指甘肃一带的人。陇山,即今陕西陇县一带。 剪来多:指剪发时剪得多。 高盘髻(guì):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用簪子将头发盘绕成圆形。 一緺(yī chuǐ):古代计量长度单位,一緺等于八尺。“一緺”即“八尺”。 东印度:指古代印度,这里泛指南洋。 居然:竟然,出乎意料。 退院老头陀:佛家语,指出家人。 【赏析】 这是一首写西北地区僧人生活的诗。首句“陇人短发剪来多”
注释:我像飞鸟一样轻盈,步履稳健,鲤跃猱升,去无踪。 笑数平生,轻捷之处,九十九尖峰。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社寮山行走的情景。首句“如飞步履敢从容”,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走路时轻盈、自信的态度。次句“鲤跃猱升去绝踪”,则通过鲤鱼和猴的动作,展现了诗人敏捷、轻盈的身姿。三、四句“笑数平生轻捷处,超腾九十九尖峰”,则是在回忆自己一生中所经历的许多轻快而敏捷的时刻,以及那些令人难忘的瞬间。总的来说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1. 出海知前路,指南还向东。 - 注释:在海上时,可以清楚地看到前方的路,当需要改变方向时,应该向东方去。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航海过程中,既要观察前方的航道,又要随时调整航向,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海况。 2. 真乘万里浪,怕趁十分风。 - 注释:真正乘坐着万里之遥的波浪
注释: 五十年来:从我出生到现在,有五十多年了。 渤海滨:指渤海边。 生番:未开化的少数民族。 渐作熟番人:渐渐变成汉人(即汉族)。 裸形跣足鬅鬙发:形容他们的赤身裸体,光着脚丫,头发乱蓬蓬的,不整齐。 传是童男童女身:据说他们中有些人是童男女。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渤海边少数民族生活状态的诗。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和理解。全诗以简洁的语言
注释:在社寮中搜集、采集色彩次等、浮夸的东西,点缀都是用草木之花。天对痴笨的人偏爱护,一年没有一天不开花。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全篇以“社寮杂诗”为题,从采色次浮夸、点缀都凭草木华,到天为痴顽偏爱护,一年无日不开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劳动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我友有子称小凤,少岁六经熟磨砻。 忘身竟以死孝传,千古人伦作桴栋。 孝子陈情救乃翁,乃翁得旨还天中。 昨岁母殡值邻火,扑灭不觉麻衣红。 麻衣红,不可褫,宁死肯任母殡毁。 头焦额烂肤不完,殡宫获全孝子死。 孝子曾补《两笙》诗,《南陔》《白华》有新词。 居身洁白守庭训,循陔乃厄南宫离。 我闻客位之殡涂且肂,攒至西序预火备。 此礼废坠千百年,致令孝子蹈炎炽。 我友哭子几丧明,邦人请旌留孝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