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宗可
雁阵 渡过江来,秋影向南征。折取芦苇当箭,夜中悄无声息。 冷聚圆沙如盘地轴,清晨浮起在寒水之上。风驰云断,湘烟辽阔; 云拥斜冲,塞月明亮。洲渚网罗应有埋伏,千里横空,不留痕迹。 赏析: 雁阵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一种意象,常被用来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或寄托某种思想。本诗中的“雁阵”可能是指一群大雁飞翔的场景,也可能是指作者对某种事物或情境的观察和感受。 “渡过江来
鹤骨笛 满窍芝香透骨浓,谁将仙蜕截星筒。 从教庭下梅花落,似怨山中蕙帐空。 注释: - 满窍芝香透骨浓:意思是说,整个身体都充满了灵芝的香味。 - 谁将仙蜕截星筒:意思是说,有人用仙蜕(仙人的蜕皮)截成了星形的笛子。 - 从教庭下梅花落:意思是说,任凭庭院里梅花落下也无妨。 - 似怨山中蕙帐空:意思是说,好像在怨恨山中的蕙帐空空荡荡。 译文: 满窍芝香透骨浓,是谁把仙蜕截成星形的笛子
虎顶杯 骨醉於菟一掬春,掌中白额气如云。 南山月晕梦初醒,北海风生酒半醺。 畅饮自怀班定远,酣歌谁酹顾参军。 醉乡亦有封侯地,笑绾金符便策勋。 诗句注释: - 骨醉於菟一掬春:骨醉是形容喝酒后的醉态,於菟是山名,这里指的可能是泰山。 - 掌中白额气如云:手掌中的白额头部如同云雾一般。 - 南山月晕梦初醒:南岳的山形似弯月,月晕像梦中醒来的感觉。 - 北海风生酒半醺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共四句。下面逐句翻译如下: 1. 龙杖 - "龙杖"是指一种长而有力的手杖,这里可能是指某种象征权力或地位的物品。它通常与帝王或高贵的人有关,因为"龙"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尊贵和力量。 2. 鳞甲光摇玉一枝 - "鳞甲"可能指的是龙或者龙的鳞片。"光摇玉一枝"描绘了一个闪闪发光的龙的形象,像玉石一样美丽。 3. 幽宫跃出袖中持 -
【注释】 1. 颁红——指梅花盛开。 2. 紫——指芍药花。 3. 香外舞——即在香气之外跳舞。 4. 指挥无计日边飞——指无法控制,只能在太阳的那边自由飞翔。 5. 竹径——指梅树枝叶繁密的小路。 6. 暖驻花房欲绣衣——指温暖地停留在花朵里。 7. 黄花惊别梦——指黄色的花让人想起别离的痛苦。 8. 折梅休恨寄难归——不要因为送别的人不能回家而生气或遗憾。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
雁字 芦花月底寄秋情,阵影南飞势不停。 诗句解释: - "雁字"指的是大雁飞行时留下的痕迹,常用来形容秋天的景色和情感。 - "芦花月底"描绘了月光下芦花盛开的景象,营造出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氛围。 - "寄秋情"表达了作者通过这些痕迹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 - "阵影南飞"形象地描述了大雁南飞的场景,给人以生动的画面感。 译文: 在芦花盛开的月色中,我寄寓着对秋天的情感
《莺梭》是南宋著名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自织春风金缕衣,穿红度翠往来飞:诗的前两句将黄莺迅速飞行和鸣叫声与织布时梭子联系起来,比喻奇特而贴切。“自织春风金缕衣”意味着黄莺在春天里如同一位巧手织女,用它的歌声和飞翔编织出美丽的春日景致。这里的“金缕衣”不仅象征着黄莺的歌声如丝般优美,还暗示春天的美好如同珍贵的织物一般珍贵。 2. 柳堤暗卷丝千尺
诗瓢 雨蔓霜藤老翠壶,吟边不是酒葫芦。 剖开架上轮囷玉,著尽胸中错落珠。 满贮苦心留宇宙,深藏清气付江湖。 谁家半腹能千首,为问山人果在无? 译文: 这把诗瓢是用雨水和霜水泡制而成的翠绿茶壶,其表面刻有岁月痕迹的雨蔓和霜藤图案,显得古朴而珍贵。诗瓢不仅仅是用来盛放诗歌的工具,更象征着诗人对文字的敬畏和珍视,如同珍贵的翡翠一般。 注释: - 诗瓢: 指用来盛放诗稿的容器,比喻诗人的作品。 -
诗句释义 1 授笔登坛拜墨卿:此处指诗人在正式场合(如朝廷或重要的宴会)开始书写,象征着文学创作的重要性。 2. 霜毫不用铁为兵:霜雪象征自然之美,不需武器也能战胜敌人,比喻诗的力量足以震撼人心,无需武力。 3. 战酣已拔三都垒:描述战场上的战斗激烈,诗人的诗句如同战斗中的剑,轻易地摧毁敌方的防线。 4. 奏捷还攻五字城:胜利的消息传回,诗人继续进攻,显示其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成功的追求。 5.
雁宾 地北天南万里身,惊寒昨夜过边城。 暂随沙漠秋来梦,留得湘江社后春。 水宿云飞同是客,风嘹月唳自相亲。 荒汀断渚年年路,应认芦花作主人。 注释: 1. 地北天南万里身,惊寒昨夜过边城。 注释:在天地的南北两端之间,我身如万里之遥,经历了一夜的寒冷和边境之城的震动。 2. 暂随沙漠秋来梦,留得湘江社后春。 注释:短暂的时间,跟随沙漠的秋风而来,却只留下了湘江边社日之后的春天。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