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宗可
这首诗描述了煮茶的过程和感受,通过生动的景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诗句解释及赏析: 1. “龙芽香暖火初红”:描述茶叶被热水唤醒后散发出的香气,以及火炉中火焰的颜色变化,象征着生活的热情和希望。 2. “曲几蒲团听未终”:指在简陋的竹椅上,听着煮茶的声音,感受着生活的简单与宁静。 3. “瑞雪浮江喧玉浪”:形容冬天的雪覆盖在江面上,形成美丽的波浪
【注释】 橘杯:指酒。荠穰(jìráng):野菜。 擘(pò):剖开,切开。瓯(ōu):古代的一种酒器。 白浮(fú):一种酒名。 琼液:美酒。沧水雾:沧江之水。 金波:指月光映照在水面上的波纹,也泛指月光。洞庭秋:洞庭湖的秋天。 酲(chéng):醉后的头脑不清爽的状态。 霜气:指初冬时寒气逼人。 酩酊(mǐndīng):大醉。敲棋:敲打棋子以取乐。二叟:两个老人。 【赏析】
【注释】 雪煎茶:用雪水煎煮茶叶。 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月团影落银河水,云脚香融玉树春。陆井有泉应近俗,陶家无酒未为贫。诗脾夺尽丰年瑞,分付蓬莱顶上人。 【赏析】 《雪煎茶》是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在冬日里烹饮雪水煎茶的情景。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注释】 红树:即枫树,因为枫叶经霜后变成红色。 缬衣零落:指穿着彩色花纹衣服的舞女服饰被风吹落。 半山:指山的一半,即半山腰。 萧寺:指寺院。 御沟:指皇宫护城河。 清阴:清凉阴凉。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前四句写秋日红树林之美、梨园之丽和诗人观赏之乐;后四句则写萧寺烟晴、御沟水急和诗人停车留连之情景。此诗语言优美流畅,情调清新明快,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开头两句写红树林之美
这首诗描绘了天灯从紫宫升起,在夜空中闪烁的美丽景象。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天灯 龙逐炎精下紫宫:天上的龙随着炎热的太阳精(阳光)下降到紫宫(皇宫)。这里的“炎精”指的是炽热的太阳,而“龙”则代表祥瑞、尊贵的象征。 夜深不肯落云中:夜晚深沉时,它不愿降落在云层之中。这句表达了天灯在夜晚依然坚持照亮的景象。 2. 光分霄汉三更黑,影乱星辰万点红: 光分霄汉三更黑:指天灯的光芒扩散到高空
梅杖 紫玉槎牙蚀藓痕,黄昏扶醉倍精神。 一枝冷曳孤山雪,七尺横拖庾岭春。 江路策云香在手,溪桥挑月影随人。 归来却笑林和靖,还现堂中上座身。 注释: 1. 紫玉:紫色的玉石,这里指梅杖。 2. 槎牙:参差不齐的样子。 3. 黄昏:指傍晚时分。 4. 江路:指江边的路。 5. 林和靖:北宋著名诗人林逋,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他隐居杭州西湖之滨三十年,不娶妾不畜财,一生好梅花,以梅为妻
江潮 灵胥怒辟岛门开,十万神兵战鼓回。 龙决黄河银浪涌,鳌翻坤轴玉山摧。 半江飞雪横空起,千里奔雷撼地来。 欲驾云帆沧海去,秋风八月上蓬莱。 注释: 1. 江潮 - 这首诗描绘了江潮的景象,江海之间的水位变化是自然现象,也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主题。 2. 灵胥 - 这里指的是神灵或者神仙。怒辟岛门开,形容神灵或神仙愤怒地开辟出岛屿的大门。 3. 十万神兵 - 形容数量巨大的神灵或士兵。战鼓回
醉乡 曾笑三闾不解游,移家欲向曲城头。 人酣方外鸿荒梦,谁识城中富贵愁。 夜月放船浮酒海,春风扶杖到糟丘。 相逢还似无何有,唤起东皋为赠侯。 注释: 1. 曾笑三闾:指屈原,三闾指的是屈原的三个儿子,因投江自尽而闻名。 2. 三闾解游:即三闾大夫屈原,因忧国忧民而被贬谪,但最终仍坚持自己的理想。 3. 移家:搬家。 4. 曲城头:曲在此处是地名,城头指的是城墙上的城门或城楼
仙槎 曾作河源万里舟,尘根已断卧蛟虬。 无心下土承烟雨,有路层霄犯斗牛。 破浪远冲银汉晓,凌风径渡碧天秋。 归来带得支机石,谁识人间博望侯。 注释: 1. 仙槎:传说中的神舟或灵船,用来比喻仙人乘的船。 2. 河源:黄河发源地。 3. 尘根:指凡人的世俗之心。 4. 卧蛟虬:形容船如蛟龙般威猛,横卧在江中。 5. 无心:没有欲望或目的。 6. 承烟雨:承受着烟雾和雨水。 7. 有路
【解析】 此诗首联写监军犹在,“醒”字点出诗人清醒地看到监军的存在。颔联写酒鬼的醉意已久,千年的足迹已陈,与上文“犹自问”呼应。颈联写酒鬼的梦境被冷骨所侵,清苔逼得春天也感到凄寒。尾联写西风别墅中啼叫的山鬼和落日朱崖泣哭的海神,都来为牛李两派的倾轧而伤心,最后一句以反问句作结,表明自己对这种局面的态度。 【答案】 (1) 醒酒石 (一作“酒醒石”):酒后醒来,看见石头,以为还在醉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