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敏政
遇汪文灿御史南归报两小儿汪保祖保俱安好 久别怜双璧,舟中数梦之。 不图逢故友,亲说见吾儿。 对客能秪揖,延茶请诵诗。 寥寥千里外,足慰一春思。 注释: - 久别怜双璧:形容久别相见的两个人如同珍贵美好的玉雕一样令人怜爱。 - 不图逢故友:没有想到会在这里遇到老朋友。 - 亲说见吾儿:亲口听到我的两个儿子的消息。 - 对客能秪揖:面对客人们只能作揖表示敬意。 - 延茶请诵诗
【注】沈知事:即沈知常(1276—1326),本名沈时可,字静轩,号静轩。宋宗室,宋亡后隐居不仕。通政:宋代官名,主管奏牍封奏之事。父:指沈知常之父,沈时可的父亲。 ——题解 第一首诗的大意:你的儿子沈通朝凭藉着朝廷的恩典得以入仕,而你留下的贤德却如同汴州的遗香一样流传千古。静便时看槿花盛开,机息自盟鸥鸟高飞。行迹不愧张仲谋(张仲谋为东汉名将)之勇,文章谁可比得上隐侯(汉文帝时著名文人董仲舒)
送商素庵归淳安 昭代衣冠第一人,三元声价重麒麟。 苍生自昔瞻伊傅,圣主方今赖甫申。 环佩恳辞金殿晓,图书缓载玉堂春。 到家应是秋凉后,笑倚桐江看白云。 注释: 1. 昭代衣冠第一人:在明朝的文人中,他的地位无人能及。 2. 三元:科举考试中的解元、亚元、状元。声价重麒麟:他的声名与麒麟兽一样珍贵。 3. 苍生:百姓,指人民大众。伊傅:指周公和孔子,都是古代著名的贤者。 4. 圣主:指明君。赖甫申
【注释】 挽:悼念。通政:明清两代指通事知州,即地方官。沈知事父静轩母陈氏:沈通政之父静轩,其母陈氏。陈氏贤良淑德,为人称道。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沈通政父的诗。全诗四十六字,前六句是赞颂陈氏之德;后十二句写诗人对陈氏的怀念之情。 首联:沈通政之父静轩,其母陈氏。陈氏贤良淑德,为人称道。 颔联:阅世仁人寿,持家烈妇才。陈氏为人之贤,为事之仁,为夫为母之孝,皆能令人感动至深,故有“阅世”
注释: 六月二十二日大暑坐墙西槐树下有作 六月二十二日,即初伏的第二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天气酷热。 门外炎光炽 门外,指庭院外,门前的阳光灼热炽烈。炎光,是指太阳的光线,炽烈的太阳光。 墙西一径开 墙西边,有一条小路通向远方。径,小路或小道。 残阳馀古瓦 夕阳斜照,在古代的瓦片上投下余晖。残阳,指傍晚的太阳,残,指剩余的部分。 凉风吹发高槐 微风轻轻吹过树梢,使头发感到凉爽。凉,形容风很凉爽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词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忆昔垂髫日,抠衣拜省庭”的意思是:回想小时候在院子里玩耍的情景,小手抠着衣服,跪拜于父亲面前;“松筠知寿考,金玉见仪刑”的意思是
【注释】 凉宵:清凉的夜晚。万籁:指自然界一切声响。明月流天中:明月在天空中流动。放舟:乘船。浦口:水边的渡口,也泛指河流渡口。仰面:脸朝上。承:承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一幅画的欣赏。诗的前两句写景,“放舟”三字点明了这是一幅以江边为背景的图画;接着两句写画中人物,“仰面”二字写出了人物的神态,而“承风”则写出了人物的动作。 首句中的“凉宵”二字,不仅点明时间是清早,而且渲染了一种静谧
``` “两雏刚幸免,万古此真才” - 诗句释义:这句诗描绘了两个幼鸟刚刚从危险中逃脱的情景,意味着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幼鸟象征着那些有潜力、有才华的人或事物。他们虽然经历了困境,但最终能够安全度过,展现出真正的价值和才能。 - 关键词解析:“幸免”表示幸存,而“真才”强调了这种幸存不仅是侥幸,更是因为他们内在的优秀品质和能力。 - 赏析:通过将幼鸟的幸存与真正的才华联系起来
【注释】 题画册四时小景 其四:题写在画册上的四季景色图。 一夜溪山雪,乾坤似玉壶。 卷帘孤坐处,佳境入诗无。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自己的艺术实践,生动地表现了画家的“佳境”:春山如黛,夏水澄鲜,秋林如染,冬月如钩。 “一夜溪山雪”,首句便勾勒出一幅清寒幽静的山水图,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 “乾坤似玉壶”,则从宏观的角度,把天地万物比作一个盛满清水的玉壶,更突出了自然景观的清新、明净
注释: 1. 文章思董贾,才术陋仪秦。 -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的文章和思想,就像董仲舒、贾谊一样有深度和影响力;而我的才术和谋略,却不如张仪、苏秦。 2. 利器终逢主,高谈已动人。 -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手中的利器,最终找到了主人;我高谈阔论的才能已经打动了人心。 3. 诗成乡国梦,衣带帝京尘。 -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创作的诗歌,如同乡国之梦,让我想起了家乡;而我身上的衣带,仿佛被尘埃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