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珍
《雪中度吴桥至郡黉(乙未)》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此诗首联描写诗人由雪中度吴桥,到达郡黉的途中情景;颔联描写诗人在郡黉门前迷途;接着描绘出诗人冒雪立于平冈的情景;颈联写出了诗人行路忘情、心旷神怡的感受;尾联则写诗人独自下苍茫,回到自己的住所的情景。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 译文: 我停下脚步感到前路无路可走,来时沿着夫子墙而行。 询问门径却迷失入迷惘之中
【注释】 ①松滋:水名,即今湖北省松滋县境内的洈水,是长江支流。壬辰:天干地支纪年法中的壬子年。②决口:堤防被冲开。③闻尚:听说。④驻工官:留守工程的官吏。⑤四载:四年。⑥春江宁禁涨:春汛来临之时,禁止涨潮。⑦遗户:指因灾害而流离失所的人家。⑧寄语:托付。⑨盘飧:用盘子盛饭的意思。⑩尔固安:你(指修堤吏)能安心吗? 【赏析】 此诗作于元至元二十九年(壬辰),当时作者正在四川任内河宣慰使兼管都漕事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江行无百里,江景已多更:形容旅途遥远且变化无穷。 2. 问地难为字,经滩不计名:表示在长途旅行中,地理环境的变化难以用文字描述;经过许多河流,名字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3. 败床眠白鲤,疏坞出黄橙:描绘了渔人在破旧的木床上睡觉,以及在稀疏的山坞里收获金黄色的橙子。 4. 欲识铜仁近,奇山满眼生:想要了解铜仁的地理位置,眼前到处都是奇特的山峰。 赏析:
铜舟三日惯,快若鸟轻钞。 诗待滩平写,书缘境胜抛。 生薪常失饪,寒菜旋充庖。 道里时相问,黔荆路已交。 注释:我已经习惯了在铜舟中三天航行,感觉就像鸟儿一样轻盈。我等待船过险滩后,就可以写下我的诗歌了;但是我又因为周围的景色太美而不想写诗了。经常需要重新生火做饭,但是冬天的饭菜很难煮熟。我经常被当地人询问,因为我来自贵州的遵义,所以被称为“黔人”。 赏析
渐见寒流阔,居人两岸分。 潭光清漏石,山影绿摇云。 渔得沙头讯,炊香蛇尾闻。 向来风味熟,惆怅但离群。 注释:渐见寒流阔,居人两岸分。渐见,渐渐显现。寒流,寒冷的水流。阔,宽广。居人,居住在岸上的人们。两岸分,两岸的人分开。 潭光清漏石,山影绿摇云。潭光,潭水映照出的光芒。清漏石,清澈如水的石头。山影绿摇云,山的影子在绿油油的云中摇曳。 渔得沙头讯,炊香蛇尾闻。渔得,渔人在河中捕鱼时得到的消息
【诗句释义】 铜仁江舟中的杂诗六首 其六:景色变化了辰阳,梦中的风烟与泽通。山平地趋近大地,江远欲吞空。旷野上一个庵堂白,晴空中两妇女红。狂歌仍入楚地,陈爪叹泥鸿。 【译文】 辰阳的风景发生了变化,梦中的风烟和泽相通。山平地趋近大地,江远欲吞空。旷野上一个庵堂白,晴空中两妇女红。狂歌仍入楚地,陈爪叹泥鸿。 【赏析】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画卷
【注释】 铜仁江舟中杂诗六首 其四: 蛟龙,古代传说蛟龙能变化为龙。 非获罪,不是有罪而遭难。 风水:指风水之说,即迷信的说法。 梦同炊熟,梦中与家人一同煮饭。 朝晨,早晨。 晨舟隔县开:早晨离开家乡时,江水被隔断了。 雨到,下雨。 鸭语觉村来:鸭子的叫声使人感到村庄已经临近。 半起先劳谢,黎明起床后,先向人道谢。 闲鸥候岸隈:闲适的鸥鸟在岸边等候。 【赏析】
烂石通纤路,荒塘落堠泥。 潮收沙露尾,桨过水生脐。 鱼翠闲闲立,鹪青闪闪低。 劳生惭对汝,方忆漆园妻。 注释:在铜仁江的船上,看到沿途的景色,写下了这六首诗中的第五首。 译文: 在铜仁江的船中,可以看到沿途的景色。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铜仁江上的船上所看到的景色所引发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沿途景色的描述,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橘井饮泉(丙申)”,是要求考生赏析这首诗的内容,答题时注意抓住诗中的形象特点来分析,如“清于晓露酣”中的“清”字可以分析出泉水的清澈,“泂酌”中的“泂”字可以分析出饮酒的情景等。 【答案】 译文: 古井临高地生长着橘树,它那晶莹剔透的井水比清晨的露水还要清凉。祝融君在橘树下歌唱着
我何适兹土,忽忽忘其方。 如入裸人国,旧游文士场。 注释:我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心里恍惚间忘记了自己原本的所在。就像进入了一个赤裸裸的人的国家,这里是我曾经游玩过的文人聚集的地方。 奇怀想不到,异俗穷堪伤。 久对翻疑梦,群山堕渺茫。 注释:我的奇异情怀想都想不到的,奇特风俗令人感到无比悲伤。长时间面对这种情形,不禁让人怀疑是梦境中的幻象,群山在云雾中显得模糊而遥远。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