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节
【注释】 浩荡:水势浩大。闲鸥:悠闲的鸥鸟。有梦:似乎有梦,指有志于功名。落烟津:飘流到小河上。亦知:也知。穷海:大海。生桑:蚕丝织成桑叶。一水:一条江水。盈盈(yīngyíng)阒绝(jùjué):清静寂静。人:人们。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中描写了一幅海天一色、风平浪静的画面,使人感到一种宁静、安详、闲适的情趣。全诗用笔细腻,意境幽远,是诗人在闲适之中寄寓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注释: 高城:高大的城池。 秋娘:即“红娘”,指代女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1917年所作,当时他正在日本留学。诗中描绘了一位女子与他的邂逅相遇,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歌中的浪漫气息和对爱情的赞美之情。 "灯火高城夜已寒,接头惊见叹无端。" 这句诗描述了一个寒冷的夜晚,高耸入云的城墙上点起了灯火。主人公在街头偶遇了这位女子,两人一见如故,彼此之间产生了深深的情感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分析诗句的内容,最后根据要求作答。“点缀溪山着此翁”的意思是:点缀溪山的这位老翁啊。“点缀”二字,写出了诗人对胡夔文山水画册的赞赏之情。“扶筇尽日倚高松”,意思是拄着筇杖,整天倚靠着高大挺拔的松树。“筇杖”是竹制的手杖
【注释】: 为胡夔文题戴鹰阿山水画册十二首 其八 (乙卯) 1. 泼墨挥毫别有神:用笔蘸墨水,挥舞着毛笔创作。别有神指创作时有神采飞扬的气韵。 2. 北碑南帖辨尤真:北碑是指北魏的石碑书法,南朝的帖子是南朝的书法。辨别得尤为真实。 3. 幽栖近忆梅源路:隐居山林,常常回忆起梅花源头的路。幽栖即隐居,梅源是地名,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4. 独以书名属此人:独自把写书任务交给他。
注释: 南风三日不成雨,化作春云绿似螺。 不负小楼辽望意,看花评画忆鹰阿。 乙卯:年号。乙卯年是宋高宗绍兴二年。辽望:眺望。辽望意:即辽远的意境。 赏析: 《为胡夔文题戴鹰阿山水画册十二首 其一》是宋代诗人黄公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南风三日不成雨”起笔,写春天里南方天气多变。然后写春天的景色。最后点明题画之意。整首诗语言平实自然,但寓意深远,耐人寻味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1. 诗句:“调瑟更番说改弦,妙歌投俗只堪怜。” 2. 译文:调整琴瑟的音律,谈论更改琴弦,美妙的歌谣落入世俗,只是让人感到遗憾。 3. 注释: - 调瑟更番说改弦:指的是调整琴瑟的音律,比喻改变方法或策略。 - 妙歌投俗:指的是美妙的歌谣落入世俗,意味着美好的事物被庸俗所玷污。 4. 赏析: - 诗的开头两句通过对音乐和歌声的描述,引出了主题“变”,即改变、变革
【注释】 为胡夔文题戴鹰阿山水画册十二首 其六 (乙卯) 怪石长松共寂寥,蕨薇将尽日萧萧。 鹂砭词客无人识,自是名高迹欲遥。 【赏析】 《戴鹰阿山水画册十二首》,题胡夔文。夔文字景升,号戴鹰阿,吴江人。 “怪石长松共寂寥”,写戴鹰阿的山石、松林,在寂静中显得更加清幽空灵。此句用笔简洁,意境开阔。 “蕨薇将尽日萧萧”,写时近冬至,蕨薇将凋零,萧萧落叶,一片凄凉景象。 “鹂砭词客无人识”
【译文】: 走过宫门车马的声音,每天几回,冬天雪地前一夜有轻雷。 西山一角平常看到,春天来临岩花已经开放了。 【注释】: 过阙车声日几回:穿过宫殿时车声隆隆,天天如此。阙,皇宫的正门。 雪中前夜有轻雷:大雪中前一夜下了一场小雨。 西山一角寻常见:山的东面,也就是偏西方向,经常能看到西山。 春至岩花已漫开:春风到来,岩上的花都开满了。 赏析: 这首诗是胡铨为胡夔文题戴鹰阿山水画册十二首中的第四首
注释:空山中一只鹤断了霜翎,北塞的春天到来时草还未变绿。有才华的人名声传遍天下,可不能没有他日感叹华亭啊。 赏析:这首诗是胡夔为文友戴鹰阿山水画册所作。诗人在画中看到北塞的春天来临时,草还没有长出嫩绿的芽尖,而南方的空山之中,一只鹤却折断了它的霜翎,显得十分凄凉,这使诗人感到惋惜和痛心。诗中的"空山一鹤断霜翎,北塞春来草未青"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壮阔而苍凉的画面。诗人以"有客才名满天下
【注释】 蹑:行走。逶迤:曲折延伸的样子。培塿:一种草,根可作药。松柏:泛指草木。一身来去:一前一后,形容时间之长久。 【赏析】 《题戴鹰阿山水画册十二首》是一首纪游诗,写诗人游览戴鹰阿山时所见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首联“蹑天高路自逶迤,吹尽残梅雪满枝”,写诗人登山时山路曲折、逶迤伸展的景象。“蹑”字写出了诗人攀登的艰难,表现了他对于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颔联“下有培塿上松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