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琬
诗云:不著深衣不裹巾,衰年自要齿齐民。 蚕经未谱装池了,栋固山村置此身。 此诗为汪琬的《又题曳杖图二首 其一》的第一句,描绘了一位老者的形象,他身着简朴,不戴帽子也不系腰带,显示出他的衰老与朴素的生活态度。诗句中“衰年”二字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老者岁月沉淀、从容生活状态的赞赏与尊重。同时,“自要齿齐民”则反映了诗人对老者社会责任感的认可,尽管年纪已高
【注释】 东涂西抹偶然闲:随意涂抹,形容画画时心情悠闲自得。 文冢(zhǒnɡ)不差(chài)随地筑:文人的墓冢也可以随便建在任何地方。 让他儿辈占名山:让后代人去争夺那些名山大川。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晚年创作的一组小诗,题作“捉笔图小像二首”中的第二首。此诗意在说明自己一生所作画都是随意为之,无一定之规,因此不必过于拘泥。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漠与超脱,同时流露出一种豁达
注释:砚台清澈如墨池,山石苍茫如砚山,他独自抱着书卷倚靠在隐囊旁。牛蚁自由自在地在床下争斗,先生只是忙着读书写字。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在深幽的书室里,独坐拥书卷,专心致志读书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书籍、学问的热爱与执着追求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现了他清高脱俗的气质
注释:我不追求长生和苦空的修行,而是顺应自然,寻找一处小山丘或小山谷隐居。丹青画技或许能够画出神似的样子,但我更喜欢用诗歌来描述自己病弱的身体状况。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不追求长生不老和苦空的修行,而是选择顺应自然,寻找一处小山丘或小山谷隐居。他认为,丹青画技虽然能够画出神似的样子,但诗更能表达他病弱的身体和心情。因此,他更偏爱写诗来描述自己的处境和感受
草未生芽柳未匀,一枝横向短垣新。 不须援取孤山例,但爱梅花便可人。 注释:春天尚未到来,草地上的草还未发芽,柳树也未长出新芽,只有那些在冬日中顽强生长的梅花,才在短墙边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新景象。这里不需要效仿孤山的梅花,只喜爱这些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的梅花,就足以让人感到愉悦了。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尚未来临时,梅花在冬日中顽强生长的景象。诗人通过“草未生芽柳未匀”“一枝横向短垣新”等诗句
【注释】 和烟和月:烟雾缭绕,月光明媚。渐离披:逐渐零落散开。幽居:偏僻的住所。一段奇: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桃杏:泛指花木。妖艳客:指艳丽的花朵。阑:通“阑”,栅栏。篱笆:一种竹制的篱笆。篱笆:用竹子编成的墙。 【译文】 烟雾缭绕,月光明媚,逐渐消散,我成就了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 桃树、杏树本来就是美丽的花朵,但不让它们进入竹篱笆中。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苕华书屋前种梅花四首》中的第一首
【注释】 饮寒香斋:在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有一所有名的“饮寒香斋”。 法鱼:即鳜鱼。 糖蟹:以白糖腌制的螃蟹。 合打头盘不记巡:指酒席上菜肴丰富,没有间断。头盘:指酒席上的前菜。 持耳执杯君莫畏:指不要怕喝多了会失态。 独醒人:指清醒的人。 【赏析】 《饮寒香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描写了他在杭州西湖孤山脚下的“饮寒香斋”饮酒作乐的情景。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
经过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我们得到以下内容: 1. 经术何如谙吏事: - 经术:指儒家经典和学问。 - 谙吏事:指熟悉行政管理或官场事务。 2. 宦游不及守躬耕: - 宦游:指在官场中的活动。 - 躬耕:亲自耕种田地,形容务农自给的生活方式。 3. 从前铸铁都成错: - 铸铁:古代的一种工艺,用于制造各种器物。 - 都成错:全部失败,形容技术失误或方法不当。 4. 犹自高谈诳后生: - 高谈
【释义】: 篱笆旁没有留宿的客人,只有我带着浊酒向花神祷告。杯盘简陋草率地与谁共享,我与梅花轮流做主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苕华书屋前种梅花时所写。诗一开头两句,就点出了诗人独处的环境,“篱落曾无驻屐人”意思是说,曾经没有过别人在此地停留下来。“独携浊酒酹花神”,诗人独自饮酒祭花神,表现了诗人孤寂清高的性格。“酹”是一种古代祭祀的仪式,把酒浇在地上表示敬神。“吾与梅花迭主宾”一句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苕华书屋前种梅花四首 其一:苕,指苕溪。华书屋,即华亭县令的府邸。 - 其三:第三首。 - 东风吹雪点苍苔:春天来了,东风吹散了雪,使得苍苔显得更加洁白了。 - 喜见南枝满意开:高兴地看到北边的梅枝已经开放了。 - 似共幽人有瓜葛:好像和那些隐士们有着深厚的关系,他们就像我的好友一样。 - 隔帘频送暗香来:透过帘子可以看到梅花的香气,闻到它的芬芳。“隔帘”是说梅树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