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琬
自讼四首,其四 酒阑每觉闲情在,病退仍嫌妄想频。 枉是杜门勤学道,云蓝小袖又任身。 注释与赏析: 1. 诗句解读 - “酒阑每觉闲情在”:酒宴结束,常感内心宁静。 - “病退仍嫌妄想频”:病情好转,但频繁地产生不切实际的想象。 - “枉是杜门勤学道”:徒劳地闭门苦读。 - “云蓝小袖又任身”:穿着淡雅如云蓝色衣衫,再次承担重任。 2. 翻译与译文 - 翻译:酒后常觉心境安宁
注释: 戏担着红泥做的茶灶,不时引来清泉清洗砚台。 没有修炼到半分功力,这一辈子老来还像小孩一般痴傻。 赏析: 《自讼四首》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通过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修行的困惑和迷茫。诗中“戏担赪土泥茶灶,间引清泉涤砚池”两句描绘了一幅勤劳耕作的景象,诗人戏谑地担着红泥茶灶,不时引来清泉清洗砚台。这里的“赪土”指的是红泥,象征着辛勤劳作;而“清泉”则代表着清净、纯净的心灵
【注释】元:指宋朝。讼(sòng):诉讼,责难。樗蒲锦背元人画:指宋初画家赵公望的《樗蒲图》。金粟笺:即金粟纸,是一种用楮皮制成的纸。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首联写自己对宋代名画《樗蒲图》的欣赏,颔联说自己虽然有多余的东西,却仍不舍得捐弃,尾联则以“谩言”作结,表明自己虽已将旧习除去,但仍未忘情。此诗通过咏物寄寓了作者的思想情怀
诗名:寄都门故人二首 其一 注释 - 一病:身体不适,生病。 - 粗令:勉强允许,勉强为之。 - 宿业:指生活或生计。 - 藤床竹枕:用藤条制成的床,竹子做的枕头。 - 掩柴衡:遮挡着柴火旁的横木。 - 云宵上:在天空之上,即天上。 - 征鸿:远行的候鸟,此处借指远方的书信。 - 死生:生死之事,这里指生命的安危。 译文 因生病而勉强允许自己,藤床竹枕遮住柴火旁边遮挡风雨的横木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贺,字长吉。他生活在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三朝,是唐代中期诗人。李贺的诗作想像奇特丰富,善于追求新巧的语言,运用神话传说和离奇古怪的想象,构成瑰丽绚烂的艺术世界。他的诗有《昌谷集》。 下面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 火点双瞳黍染毫,纷纷窃齧敢夸豪。 “火点双瞳”指的是猫的眼睛像火焰一样闪烁,“黍染毫”指的是猫毛的颜色像煮熟的黍米一样。这两句诗描绘了猫咪的美丽外貌。 - 但伸四脚青毡上
【注释】 红梅:梅花的一种,颜色偏于深红或暗红。 风流:这里指时世的风尚。 施朱裹锦:形容涂脂抹粉,打扮得非常艳丽。 木石肠:指坚贞不渝的感情。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红梅在晚春时节的艳丽,赞美了梅花那种坚贞不渝、不畏严寒的精神。 首句“故换风流时世妆”意思是说,梅花在春天到来的时候,为了适应时世的需要,也改变了自己的装束,换上了浓艳的妆饰,显得非常美丽。 次句“施朱裹锦艳斜阳”
偶成二首其二 自分文穷学复穷,判无翱籍共磨砻。 何郎残客吾羞对,传语应门五尺童。 诗句注释: 1. 自分文穷学复穷:我自认为学业已经穷尽,学问再也无法进步。 2. 判无翱籍共磨砻:注定没有飞翔的才能,只能和人一起研磨学习。 3. 何郎残客吾羞对:像何郎那样有才华的人已经离世,我对他感到羞愧。 4. 传语应门五尺童:让我去告诉那些只有五尺高的小孩子们吧。 译文: 我自认为学业已经穷尽
寄都门故人二首其二 泉石间茅舍一隅,偶得书巢憩息处。山王自是无音信,未必嵇生爱绝交。 注释:泉石:指山间清泉与岩石。中间:中间地带。一把茆:形容简陋的住所,一把为极少数量。结书巢:在泉石间搭建简易的书屋。 赏析:这首诗以泉石中的简陋住所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之情。颔联通过描绘炉烟轻升、羽扇微动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泊。颈联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原文: 旌旗猎猎骑连连,异姓诸王入觐年。 莫以象犀充贡篚,圣人方讲旅獒篇。 注释: - 这首诗描述了元旦期间的场景,诗人通过描绘不同身份的人进入朝廷的盛况来表达自己对政治清明和国家繁荣的渴望。 - “旌旗猎猎骑连连”形象地描绘了众多军队整齐排列、气势磅礴的景象,象征着国家的军事实力和威武形象。 - “异姓诸王入觐年”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背景,不同姓氏的王侯们齐聚一堂
【注释】 ①无名:不显贵。 ②洗竹浇花:洗去尘垢,浇花润物,形容为官清廉。 ③我我:我我相依,指自己与自己。 ④应:应当。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的首两句是说:没有名气,何必再去逃名呢?洗竹浇花,分外清白;与世俗隔绝,自得其乐。“吾我”二字,既指作者,又指画中的自己,表现了诗人洁身自好的高风亮节。后两句则写画中之人挥笔作书,潇洒自如,从容不迫,表现出他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心境和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