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嵰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通过描绘谢文节公卜卦砚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感慨。 谢文节公(1327-1389),字彦明,江西上饶人。元末明初的文学家、书法家,与宋濂、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著称。 诗句解析: 1. 宋亡江南无人才,文节一语千秋哀。 注释:南宋灭亡后,江南地区缺乏优秀的人才,而谢文节公的一句预言却流传千古,让人深感悲哀。 2.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意象的含义来判断正误。 “湖海论诗日”,点明写作背景和时间,即诗人在湖海间论诗的日子;“惟余最少年”点明诗人少时论诗的心境,即只有少年时期才能论诗(指诗歌创作);“大名安石动”,点明诗人少年时期最敬仰的人物,即王安石,因王安石号临川先生,故称其为名士;“小友步舒怜”,表明诗人少年时的朋友是舒同,两人关系很好。
重游京师留别 不有升沉感,浑忘出处难。 生还自戎马,家食托渔竿。 复与软红约,思乘戴白欢。 故山吾负汝,临发为重看。 注释: 1. 不有升沉感:意指没有因为个人的升迁或贬谪而感到特别的情绪。 2. 浑忘出处难:意指对于自己的出仕和隐居的选择并不觉得困难,已经忘记了。 3. 生还自戎马:表示自己能在战乱中生存下来,是因为在军旅中的经历。 4. 家食托渔竿:意指在家中以渔为生,生活简朴。 5.
【解析】 这是一首咏剑门关的诗。诗人从剑门关的地理位置入手,描绘了剑门关雄奇险要的地形地貌,并由此生发出对古人英勇善战、重义轻生的感慨。全诗意境高远,感情深沉。 【答案】 注释: ①“横磨”句:剑门关是蜀国与吴国的分界处,地势险要。 ②“形胜”句:剑门关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③二月:春季。莺花:即春天的花卉。 ④风雨:指狂风暴雨。招魂:招唤亡灵,这里暗含着作者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之情。
宋亡江南无人才,文节一语千秋哀。椒圃坪及建阳市,公所难者非一死。 死谢天下死可矣,存恢复想生乃是。义旗不举心难明,但说余年报亲耳。 当公辛苦卜卦时,茫茫四海几人知。人民城郭都如故,忍把兴亡归气数。 沧海今更几百年,卜卦砚尚能流传。相看不暇辨真假,纷纷托兴留诗篇。 微物犹为后人重,大节得非公自全。呜呼!宋亡死事尚有人,文信国外无公贤
横磨万剑插云根,形胜西川重此门。 二月莺花忙送客,四山风雨乱招魂。 人情好武殊轻死,时俗忧贫易感恩。 闻道嘉陵江上路,子规啼血满荒村
湖海论诗日,惟余最少年。 大名安石动,小友步舒怜。 竹里曾悬榻,花间屡泊船。 渔庄今日路,肠断落星边。
不有升沉感,浑忘出处难。 生还自戎马,家食托渔竿。 复与软红约,思乘戴白欢。 故山吾负汝,临发为重看。
清代诗人吴嵰,字兼山,是陕甘宁青地区著名的诗人之一。以下是对吴嵰的详细介绍: 1. 生平背景 - 基本信息:吴嵰生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字兼山,常熟人,曾任职钜野主簿。 - 文学成就:他的文学作品包括《红雪山房诗钞》,展示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与独到见解。 2. 诗作特色 - 风格特点:吴嵰的诗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诗歌不拘泥于传统形式
清代诗人吴嵰,字兼山,是陕甘宁青地区著名的诗人之一。以下是对吴嵰的详细介绍: 1. 生平背景 - 基本信息:吴嵰生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字兼山,常熟人,曾任职钜野主簿。 - 文学成就:他的文学作品包括《红雪山房诗钞》,展示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与独到见解。 2. 诗作特色 - 风格特点:吴嵰的诗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诗歌不拘泥于传统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