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亡江南无人才,文节一语千秋哀。椒圃坪及建阳市,公所难者非一死。
死谢天下死可矣,存恢复想生乃是。义旗不举心难明,但说余年报亲耳。
当公辛苦卜卦时,茫茫四海几人知。人民城郭都如故,忍把兴亡归气数。
沧海今更几百年,卜卦砚尚能流传。相看不暇辨真假,纷纷托兴留诗篇。
微物犹为后人重,大节得非公自全。呜呼!宋亡死事尚有人,文信国外无公贤。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通过描绘谢文节公卜卦砚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感慨。

谢文节公(1327-1389),字彦明,江西上饶人。元末明初的文学家、书法家,与宋濂、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著称。

诗句解析:

  1. 宋亡江南无人才,文节一语千秋哀。
    注释:南宋灭亡后,江南地区缺乏优秀的人才,而谢文节公的一句预言却流传千古,让人深感悲哀。

  2. 椒圃坪及建阳市,公所难者非一死。
    注释:在宋朝灭亡前后,谢文节公所面临的困难不仅仅是死亡本身。

  3. 死谢天下死可矣,存恢复想生乃是。
    注释:面对死亡,谢文节公可以选择放弃生命,但是为了恢复中原的领土,他选择活着继续奋斗。

  4. 义旗不举心难明,但说余年报亲耳。
    注释:尽管起义旗号被搁置,谢文节公的内心依然充满疑惑。他只希望能用自己的余生来报答亲人,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5. 当公辛苦卜卦时,茫茫四海几人知。
    注释:在为明朝建立付出巨大努力的过程中,谢文节公常常面临各种困难和压力,但他坚信自己的努力终将得到回报。然而,他发现真正了解和支持他的人并不多。

  6. 人民城郭都如故,忍把兴亡归气数。
    注释:尽管战争不断,城市和城墙依旧屹立不倒,谢文节公深知这一切都与天命有关。他不愿意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所谓的“气数”上,而是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和目标。

  7. 沧海今更几百年,卜卦砚尚能流传。
    注释:几百年后的今天,沧海已经变得宽广无垠,而那曾经陪伴谢文节公度过艰难岁月的卜卦砚却依然传承下来。这让他感到一种深深的自豪和满足。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谢文节公卜卦砚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佩和怀念之情。同时,诗中的一些关键词和短语也富有深意,例如“千秋哀”、“非一死”、“义旗不举”等,这些词汇都揭示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此外,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也使得整首诗更具艺术感和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