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如谨
【注释】 1. 铮铮:形容声音响亮而清越。 2. 压群雄:压制群雄,指威震一时。 3. 传炮羊山斗老龙:传说中,当年杨延昭曾与辽兵交战,并有“炮羊山”的传说。 4. 宿志:旧日之志向。 5. 嗟毁墓:因年老体衰而感叹不能尽孝,所以只能毁坏坟墓。 6. 海澄公:海澄,今福建海澄县,这里指杨延昭,谥号为“武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杨延昭英勇事迹的歌颂。 第一句诗中的“骨气”,即人的傲骨
【注释】 鸿蒙:古代传说宇宙未分以前的状态。 金陵:今南京,古称金陵。 拜:祭奠。 【赏析】 此诗首句“开辟鸿蒙望中兴”是说在远古的时候,开天辟地,希望天下重新统一,恢复汉家基业。“海波士气共奔腾”,指海涛汹涌澎湃,气势磅礴。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诗人希望国家能像开天辟地一样,从混沌中诞生、成长起来,恢复汉家的基业,使天下重新统一。 第二句“挥戈未遂回天力”,“挥戈”,比喻用武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表达了他对于科举制度的看法和对于寒士的关爱。 试士:考试选拔人才。 相期同上凤池班,文字丹黄手自删:期望能够一同登上凤凰池这个官场高位,自己亲自修改文章。 却笑蓬庐非广厦,也教寒士尽欢颜:然而却嘲笑那些简陋的住所并不能与广厦相比,也使那些贫穷的读书人在科举中得到了快乐。 注释: - 凤池:古代指帝王的官署,此处泛指高级官职。 - 文字丹黄:形容文章写得精美
秋日谒延平郡王祠 【注释】: 海外孤忠泣鬼神,丹心为国竟忘身。大星遽陨年难假,天意偏摧社稷臣。 【赏析】:此诗是南宋诗人陆游在乾道八年(1172)九月至十年(1174)间,任严州淳安尉时作的五言古诗。陆游于淳熙五年(1178)五月,因反对议和,被免职,闲居山阴镜湖之滨,创作此诗以自遣。 首二句点题。“海外孤忠”四字,概括了诗人一生坎坷不平、壮志未酬的境遇。“海外孤忠”,指他长期生活在福建永定
【注】:延平郡王: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四子朱棣。 译文:三百年来,朝廷对养士优待,使天下太平。蓟北被平定后,天下大乱,人心惶惶。传家忠孝,没有怨言,只有子孙能超过仲谋。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期望和担忧。诗中提到“三百年来,朝廷对养士优待,使天下太平”,说明诗人认为国家的繁荣稳定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而“蓟北被平定后,天下大乱,人心惶惶”,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动荡
【注释】: 1. 投戈旧部:指投降后的军队。 2. 神州:指中国。 3. 两岛:指台湾和澎湖列岛。 4. 田横:即田横山,位于今山东荣成市东南。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感慨。“两岛甲兵逾十万,固应雄略胜田横”一句,诗人认为,在台湾和澎湖列岛上的兵力已经多达十万,因此应该具有胜过田横的雄才大略。这里的田横是一个象征性的人物,代表了古代英雄人物的形象,诗人在这里用他来激励那些有志之士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回归教材,找到与题目相对应的句子、段落等,再结合题目的要求,联系作者的写作意图来分析即可。本题要求考生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考生需要根据题干提示“试士”写出自己的观点,注意字数限制。 “万事等云过”,意思是世间万物都像浮云一样从眼前飘过,没有留下痕迹
海外孤忠泣鬼神,丹心为国竟忘身。 大星遽陨年难假,天意偏摧社稷臣。
清代诗人何如谨,字厚卿,是广西灌阳人。他是同治年间的举人,并在光绪十二年(1886年)担任过恒春知县。关于他的生平和作品,以下有详细的介绍: 1. 生平经历 - 早年教育:何如谨生于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他的成就和经历都不甚详细。在科举考试中,他成功通过考取举人,这标志着其文学才华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 政治任职:继任为恒春知县后,何如谨致力于地方治理和民生改善
清代诗人何如谨,字厚卿,是广西灌阳人。他是同治年间的举人,并在光绪十二年(1886年)担任过恒春知县。关于他的生平和作品,以下有详细的介绍: 1. 生平经历 - 早年教育:何如谨生于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他的成就和经历都不甚详细。在科举考试中,他成功通过考取举人,这标志着其文学才华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 政治任职:继任为恒春知县后,何如谨致力于地方治理和民生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