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员
《台城竹枝词》是清代诗人李如员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绘的是法华寺对竹溪庵的景象,通过“野色晴空一抹蓝”和“多少踏风人去后”,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离愁别绪的画面。具体如下: 1. 诗词原文: 法华寺对竹溪庵,野色晴空一抹蓝。 多少踏风人去后,五妃墓道日三三。 2. 诗句释义: “法华寺对竹溪庵”描绘了寺庙的位置,即法华寺与竹溪庵相对而立,构成了一种静谧的寺院环境。
【注释】 客里:客居他乡的异乡。桐花、莲花:均指代春天的植物,分别指梧桐树和莲花。缘墙:沿墙角。虎:指猫头鹰。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客居他乡时听到的虫声,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触。前两句是说客居他乡,听到蟋蟀叫声。后两句则是说,桐花未谢,莲花已经开放,更使人感到不同寻常的是墙上有猫头鹰叫。这两句诗既写景也寓情。“桐花未谢”与“莲花开”,在时间上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突出了客居异乡的孤独之感
梦蝶园:指诗人的居所。 荒野菊开:指秋日菊花盛开,景色宜人。 轻鞋踏遍碎苍苔:形容诗人漫步于菊花丛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登高都向南关去:指诗人登上高处,眺望远方。 帽插山花暮始回:指诗人在夕阳下欣赏美景后,才依依不舍地返回。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美丽画面。诗人首先描绘了菊花盛开的美景,然后描述了自己在花海中的漫步过程。接着,诗人表达了他登高远眺、欣赏自然之美的愿望。最后
注释:糯丸,即糯米团子。饷耗岁初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新年伊始。 新棉换却旧纨缣,指用新的棉花替换掉旧的丝绸。这里的“纨”是丝织品的意思,“缣”是细薄的丝织品的意思。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诗。诗人通过描述农村在新年伊始时的景象,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农民的生活艰辛和不易,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顽强和坚韧。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法华寺对竹溪庵,野色晴空一抹蓝。多少踏风人去后,五妃墓道日三三。
李如员是清代诗人。 李如员(字友胥),生于清乾隆年间,广东陆安人。他是清朝的文人,以诗歌创作闻名。他来到台湾后,在海东书院就读并完成学业。李如员著有《游台杂录》,这是一部记录他在台湾生活和所见所闻的作品
李如员是清代诗人。 李如员(字友胥),生于清乾隆年间,广东陆安人。他是清朝的文人,以诗歌创作闻名。他来到台湾后,在海东书院就读并完成学业。李如员著有《游台杂录》,这是一部记录他在台湾生活和所见所闻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