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青
【解析】 “缺”“垂”是关键词,写出了天边月牙的形状,“苍莽”“杳冥”“篱蔓”“竹林”等是关键词。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了清秋的美景和幽静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在深山中的孤独和寂寞。 【答案】 示例一:晓起 缺月压苍莽,长河垂杳冥。 (注释) “缺月”是指弯弯的月亮,“压”指笼罩、映照;“苍莽”指草木茂盛、郁郁葱葱。“杳冥”指幽深、渺茫。 (译文) 一轮缺月照耀着青翠的山林和蜿蜒的长河,夜色中
【注释】 (1)秋在虫声外:秋天的声音被虫子的鸣叫声所掩盖。 (2)临歧:面对岔路口。惊:受惊。 (3)梦从今夕远:今晚的梦境离得很远。 (4)巫峡犹飞浪:巫峡的水波仍然像飞溅的浪花一样。 (5)天末:天边,指遥远的边塞。未休兵:没有停息的战争。 【赏析】 此诗是送别之作,首句点明时令;颔联写别后之情;颈联以巫峡作比,写别后的思念;末联写战乱未已,抒发对和平的向往。全诗意境清丽,感情真挚
【注释】 巴江:即长江,在今四川省。 王程:指出外作官的行程。 流宕水:指长江。 苍茫天一涯:苍茫,辽阔无边的样子。涯,边际,指边陲。 何人乘醉兴,风外弄清笳:何人,何许人也。何人乘醉兴,即何人乘醉兴而来。清笳,古乐器名,此处指笛子。 赏析: 《巴江九日》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于诗人出塞途中,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感、乡思之情和壮志未酬的愤懑不平之情。全诗语言平易质朴
秋在虫声外,临歧翻自惊。 梦从今夕远,路向故乡平。 巫峡犹飞浪,青山欲送行。 寄书书不尽,天末未休兵。
故国霜前菊,今年又作花。 王程秋出塞,归梦昨还家。 流宕水三折,苍茫天一涯。 何人乘醉兴,风外弄清笳。
李万青是清代诗人,字子中,号南池。 李万青的生平与创作成就,在清代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他以《锦江集》传世,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景观的独到感悟
李万青是清代诗人,字子中,号南池。 李万青的生平与创作成就,在清代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他以《锦江集》传世,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景观的独到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