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煦
【解析】 此诗作于元代,诗人在游览梅山谒仙尉祠时,因见祠内碑文记载着“宋丞相文天祥尝守真州”,遂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于此,写下此诗抒发感慨之情。 首联“高风已隔三千载,想像逃名吴市间”是说:高洁的风范已经相隔了三千年之久,我想象中是在吴地的街市之间逃避功名。“想像”是虚写,是诗人的想象和联想,意思是说:在吴地的街市之间想象着逃避功名的高风亮节。“想像逃名”是实写,是作者的亲身经历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梅山谒仙尉祠的赞美之情和对神仙遗像的敬仰之情。 芙蓉万柄古祠前,遗像须眉尚凛然。 乱世余生无姓氏,奇才未著有神仙。 注释: - 芙蓉:荷花,常用来比喻美人或美好景象。 - 古祠前:古代的庙宇或祠堂。 - 遗像:指逝去的人的画像。 - 须眉:这里指人的眉毛和胡须,常用来表示人的外貌或者形容人的性格、品质。 - 乱世:指混乱的时代
高风已隔三千载,想像逃名吴市间。 新室仓皇文母玺,孤臣涕泪汉家山。 只今青史留封事,如此红尘肯抱关。 云外九江何处是,故乡应有鹤飞还
杜煦是清代浙江山阴人,字春晖,号尺庄,嘉庆间举人,博通经史,服膺阳明、蕺山之学,重躬行实践的人。 杜煦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学者。他对于经史的研究和对阳明、蕺山之学的尊崇,展现了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实践精神。在维护名教自任的同时,杜煦也通过摹勒前贤遗迹来传播知识。他的这些行为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人风骨和社会责任。 杜煦的《梅山谒仙尉祠》一诗,以其深刻的历史感悟和对名教的维护
杜煦是清代浙江山阴人,字春晖,号尺庄,嘉庆间举人,博通经史,服膺阳明、蕺山之学,重躬行实践的人。 杜煦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学者。他对于经史的研究和对阳明、蕺山之学的尊崇,展现了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实践精神。在维护名教自任的同时,杜煦也通过摹勒前贤遗迹来传播知识。他的这些行为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人风骨和社会责任。 杜煦的《梅山谒仙尉祠》一诗,以其深刻的历史感悟和对名教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