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大任
芳树 芬芳的树木郁郁葱葱,阳光洒满了我的东厢和西厢。祭祀时神灵降临,芳香四溢的香酒芬芳扑鼻。 一个人庆祝成功,九个城门开放迎接贵宾。天上云彩缭绕晴朗的天气,击鼓鸣球歌颂着笙簧。 万民欢腾,庶物安康。美丽的凤凰翩翩起舞,鸿鹄展翅高飞翱翔。辟邪祥瑞纷纷飞翔。 芷兰结佩玑璇英,千秋万岁供奉我皇
【注释】 说经台:佛祖讲经说法的场所。天花讲:佛祖以天花比喻说法。飞翻:比喻佛法高深广大,不可言传。不二法门:佛教语,指“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道理。 【赏析】 这首偈颂是说经堂上佛祖为众生开示不二法门的。诗从佛祖不离文字说起。佛祖讲经处,有天花飘洒,象征佛法无边。佛祖虽在讲经,但并不与众生普遍说法,因为佛法深广奥妙,非一人所能尽言。此乃“不二法门”。此句意在告诉众生:佛祖虽在
【注释】 登东峰:登上了东峰。 徵君:对隐者的尊称;明徵君,是诗人所仰慕的隐者。 懋上人故居:懋,地名。懋上人,即唐玄宗时的著名高僧鉴真大师。 【赏析】 首句起势不凡。“日暮”二字,不仅交代时间,而且渲染气氛,使全诗笼罩在一种凄冷、黯淡的气氛中。 次句写寻访明徵君宅。“旧宅”二字,既表明诗人此行的目的所在,又暗示诗人对这位隐者的敬仰之心。“山深”,点出地点。“鹿饮流泉”,既写出了环境的优美
【译文】 千佛岭的云里岩石上都是佛像,岩石中的字句是佛经。 翠竹黄花总显得虚幻,摄山终古长青。 【注释】 千佛岭: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南30公里处,是著名的佛教圣地。这里群山环绕,云雾缭绕,峰峦叠起,气势恢宏。山上有许多石刻佛像,其中有一尊高达12米的卧佛最为著名。 云里岩岩皆佛:指千佛岭上的佛像都雕刻在岩石上,仿佛在云端之中。 石中字句是经:指岩石中的字句都是佛经,反映了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
注释: 古佛庵——指位于震旦的寺庙,即今天中国的佛教寺庙。 何处西来石佛,独留震旦名山。——指从西方来的石佛雕像只留在了震旦这个地方,也就是今天中国的寺庙。 风雨飞空无迹,从来不闭禅关。——指石佛雕像在风雨中飞翔,没有任何痕迹,也从未关闭过寺庙的禅宗大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震旦(今中国)一座寺庙的景象。诗中提到“古佛庵”,意味着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中的石佛雕像
【注释】 东望:向东看,即远望。扶桑:传说中的日出处,这里借指太阳。佛:指佛寺。开士:和尚的别称。俨然:庄重的样子。 【赏析】 此为一首题名“船若堂”的七绝。首句写登船远望所见之景;二句写入寺所见之景;三句承上启下,点明题旨;末句写所感所得。全诗意境高远,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注释:问禅师,你那万斛明珠的修为,能比得上品尝一瓢醍醐的修为吗?就在这里精修净业,泉水源头日结跏趺。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禅师的一种赞美和敬仰。他问禅师,你那万斛明珠般的修为如何?而禅师的回答却是,你的修为不如我的醍醐般清澈、纯净。这让我深感惭愧。然而,我在这里精修净业,泉水源头日结跏趺,这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宁静、安详和满足
下面是这首诗《西游歌寄张羽王》的内容: 五年之前曾远游,看山直过东西州。 布帆无恙经两月,欲揽八桂寻张侯。 张侯是时理粤乘,山川草木传风咏。 驷圯何限灵锁怀,采兰不少沧洲兴。 吾行禽向颇为群,清秋瓢笠不逢君。 二江水珥郁林石,九疑峰入苍梧云。 苍梧太守迎谢屐,凿山一遇永嘉客。 外台大吏拥彗晨,开府尚书奏觞夕。 因过勾漏问丹砂,亦揖阜乡留玉舄。 叠嶂流霞未尽窥,紫芝黄鹤从吾适。
【注解】 1.玉镜台:古代一种圆形的台子,台上镶嵌着玉石,可以照见自己的容貌。 2.前不可见既往(前不见古人):指不能看到历史上的先哲贤人。 3.后不可见将来(后不见来者):指看不到未来的事情。 4.眼中之人未老:眼中看到的都是年轻的面孔,没有老年的。 5.斗酒登台:指在宴会上喝酒,并登上高台。这里形容饮酒作乐。 6.百年:指人的一生。 【赏析】 这是一首写人生短促,及时行乐的诗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的诗歌内容、表达技巧、语言和思想情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赏析。本诗为七言律诗,作者通过“吾友中朝才子,罗浮万里炎方”等诗句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抒发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关心与牵挂。 【答案】 答冯郡博:写给冯郡博。京口劳君问讯:冯郡博在京城打听我的近况。鲈鱼偏忆江乡:特别怀念家乡的鲈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