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翥
【注释】 和雨鹭涛:和韵的诗。 双峡起:两山相向,如两峡之水汇流而起。 侵岚雉堞半山分:侵山的雾气与山色交融,使得城东的雉堞(城墙上的矮墙)一半被山所掩映。 十七洞天: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多在名山大川之中。 萧子云:《宋书》卷四七《萧思话传》:“萧子云字景文,齐竟陵王萧子良后也。……子云好学,善属文。……为南徐州从事。建元四年卒,时年五十二。”南朝梁萧衍的儿子萧子云曾为南徐州从事。 【赏析】
注释:铜雀台在荒废,位于邺水边,长年被天堑锁住寒烟。当地人在庙里祭祀着周公瑾,只谈论巴丘作为镇守之年的功绩。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历史场景的古诗。第一句“铜雀台荒邺水边”,通过“荒”字表达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第二句“长教天堑锁寒烟”,则形象地描绘出了长江天堑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第三句“土人庙祀周公瑾”,揭示了当地的人们对周公瑾的敬仰之情。最后一句“只说巴丘作镇年”
李凤翥是清代诗人,字紫廷,号云湖,生于1674年,卒于1757年,祖籍江西建昌梅棠坂(今永修县白槎河坪)。他在清代文学界有着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农业害虫防治和《大清一统志》的编纂方面有显著成就。 李凤翥在农业害虫防治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他是中国卫生害虫早期研究者之一,编著了《中国经济昆虫学》,该书是我国较早的专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工作不仅推动了农业科学的发展,也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李凤翥是清代诗人,字紫廷,号云湖,生于1674年,卒于1757年,祖籍江西建昌梅棠坂(今永修县白槎河坪)。他在清代文学界有着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农业害虫防治和《大清一统志》的编纂方面有显著成就。 李凤翥在农业害虫防治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他是中国卫生害虫早期研究者之一,编著了《中国经济昆虫学》,该书是我国较早的专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工作不仅推动了农业科学的发展,也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