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龙云
岁月疲奔走,江湖信梗萍。 歌惭郢里调,文谢北山铭。 旅舍怜今雨,他乡望客星。 迢迢孤棹远,天外数峰青。 注释:岁月疲惫地奔波忙碌,就像江湖中的浮萍一样漂泊不定。我感到羞愧,因为我的歌声无法与郢中的歌曲相比,我的文章也比不上北山的铭文。在旅店里我怜悯着今天这场细雨,而在他乡望着那颗陪伴我的星。漫长的旅途孤单而遥远,天边的山峰仿佛在向我招手。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在异乡漂泊的孤独和无助
诗名《万木迎寒序,春华已变衰》。 卢龙云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界季节变换的敏锐观察和深刻体悟。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将一个宁静的秋日景象呈现给读者。首句“万木迎寒序,春华已变衰”,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万物准备迎接寒冷冬天的景象。这里的“万木”象征着秋天里众多植物,它们不畏严寒,依然保持着生命的活力,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次句“祇馀篱畔菊,霜后转多姿”,则转向描述篱笆旁边那些耐寒的菊花
注释: 万里西南道,看君拥传车。 万里西南道路漫长,看你乘坐着传车的车轮。 金沙江色净,铜柱瘴烟疏。 金沙江水清澈见底,铜柱山的瘴烟被风吹走散去。 桃李环门后,桑麻卧阁余。 门前有桃树和李树环绕,阁楼下有桑树和麻树覆盖。 循良徵异等,应有汉廷书。 你的品行好,可以作为楷模,你会有汉朝朝廷的赏赐和书札。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赴任滇南郡丞的喜悦之情。 首句“万里西南道”
这首诗是诗人张耒写给好友张伯子比部的。诗中通过描绘诗人与友人的交往经历,表现了他们的友情深厚以及相互之间的默契。 首句“回首看花越廿年,风流文藻故依然。”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与友人共同赏花的温馨记忆,尽管过去了二十年,但那些美好的时光仍然历历在目。这里“风流文藻”指的是诗人的文采和风采,而“依然”则强调了这些特质在时间的流逝中并未改变。 第二句“非缘天上无知己,自是人间有谪仙
《答亲友赠别十九首·其十八》是明朝诗人卢龙云的诗作,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 - 落月常悬照屋梁:月亮常常挂在屋梁上,照亮了整个房间。 - 临岐不得共持觞:在岔路口我无法和你一起举杯饮酒。 - 藏珍敢谓明时重:珍藏宝物的人敢说当今社会重视它们。 - 伏枥仍期知己良:卧倒在马槽旁仍然期待遇到知己。 - 万里关山重作客:跨越万里关山成为了一个异乡人。 - 十年漂泊老为郎:十年间四处漂泊
【注释】: 1. 乡里衣冠后,如君岂乏贤。 - "乡里":指家乡,这里指代自己。 - "衣冠": 指官员的服饰。 - "后": 表示地位、身份。 - "君": 指李明府。 - "如": 相当于"如果"。 - "岂": 疑问词,表反问。 - "乏": 缺乏。 - "贤": 贤能的人。 2. 分符初一命,飞舄已三迁。 - "分符": 古代授予官职时的一种仪式,把印信分发给官员。 - "一命":
诗句输出: 百啭声逾滑,群飞羽未干。 上林新绿满,容易一枝安。 译文输出: 百只黄莺欢快地啼叫着,它们振翅高飞,翅膀还未沾湿。上林苑里新长的绿叶茂密一片,很容易就找到了栖息的地方。 赏析: 《雨中闻莺二首·其二》是明代诗人卢龙云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通过描绘细雨中黄莺的叫声和飞翔的场景,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百啭”和“群飞”分别形象地描绘了黄莺数量之多和自由飞翔的状态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是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分析的题目。 “江光荡漾片帆轻,祇为乡心动客程。”诗人在南归途中偶遇友人张君,两人相对,情意绵绵,不觉间已是黄昏,夕阳西下。此时,江面上的风平浪静,一片宁静。在这美丽的风景中,诗人不禁想起自己离家已久,心中不免有些感伤。他轻轻摇动船桨,让船只缓缓前行
浮邱别墅 旧社窥丹井,开林别有天。东山留谢傅,挹袖侣群仙。 注释: - 旧社:古代的社区,这里指代过去的社会环境。 - 窥丹井:观察丹井,丹井是古代传说中炼制丹药的地方。 - 开林:打开树林,指代自然风光。 - 东山:即东晋时期谢安隐居在东山的故事,谢安曾在那里与友人相聚。 - 挹袖:形容衣袖被微风拂动的样子,也暗示着一种飘逸超然的意境。 - 群仙:聚集在一起的仙人,这里用以形容谢傅等人的聚会
注释: 闻莺:听到黄莺叫声。啭:鸟叫声,婉转。觉声初熟:声音听起来已经熟悉。迁看羽渐高:观察着它那羽毛逐渐长高。欲飞还绕树:想飞又绕着树不飞。似为惜春劳:好像在为惜春而劳苦。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黄莺的习性,通过黄莺的活动来表达春天的气息和生机勃勃的景象。首句“闻莺”,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即“闻莺”二字。次句写莺儿叫声已熟,三句写其羽毛长高,四句写其盘旋不去,五句写其似乎在为惜春而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