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谨
诗句:金粟吹香万木秋,露华凝叶翠云稠。 译文:秋风中金黄色的桂花散发出阵阵香味,万木萧瑟的秋天里,叶子上凝结了晶莹的露水,显得更加翠绿,仿佛云雾般浓密。 赏析: 此诗以“题桂花鸲鹆”为题,描绘了秋季桂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象。诗中通过对桂花、露水的描绘,展现了深秋时节大自然的宁静与生机。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秋天,让人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与韵味。 在这首诗中
【注释】: 1、龙楼:指帝王的居处。 2、羽翼(yì):翅膀。 3、繐褷(bó sā):一种用鸟羽或鱼羽制成的衣,这里比喻孔雀的羽毛。 4、艮岳:宋时所建,在山东泰安。 5、淇园:即淇水园,在今河南安阳市。 【赏析】: 宣和竹上班鸠是北宋词人张先所写的一首咏物词。这首词通过写竹上的鸠与龙楼、艮岳、淇园等事物的关系,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以及自己渴望能像那自在栖息于淇园的竹上鸠一样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描绘了一只鹌鹑在枸杞丛边短暂停留的情景。下面是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注释: 1. 饱食秋菰已倦飞:秋天的菰(一种植物)吃得很饱,已经感到疲倦并想要飞翔。 2. 羽毛映日锦䙰褷:鸟儿的羽毛在阳光下闪耀着美丽的光彩。 3. 一生自信无常处:它相信自己一生都在追求变化和无常的事物。 4. 枸杞丛边却暂栖:最终选择在枸杞丛边的暂时栖息。 译文: 秋日的菰吃得饱饱的,感到疲倦想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朴素的自然山水画,诗人在画面中找到了与自己心灵相通的意境。下面是逐句释义及其赏析: - 两岸云山列素屏:“两岸”指的是画作中的两岸景观;“云山”指的是云雾缭绕的山峰,象征着高远和神秘;“列素屏”则形容山峰如同屏风一样排列有序,简洁而有力。这里的“素屏”既指自然景色的简洁之美,也暗含了画家对绘画技巧的追求,通过线条的勾勒展现出山峰的雄伟。 - 倚阑吟眺雪初晴
【注释】 四十馀年:指从二十岁到三十五岁这十多年的时间。 多病身:身体多病。 厌骑驽马:讨厌骑着劣马。 踏红尘:骑马奔驰于尘土飞扬之中,代指仕途奔波。 明朝:明天。 欲挂朝冠去:将要摘下官帽离去。 神武门:即玄武门,为唐高祖李渊所建,位于长安城北,是出入宫城的重要门户。 未许人:不许进入。 【赏析】 本篇写诗人对仕途的厌倦之情。首句点明诗人自二十岁以来,已四十余年在官场中辗转沉浮,身心俱疲
【注释】 冰:比喻水仙花的茎。冯夷:传说中的水神,即河伯。飧(sūn)石髓:食用石头里的骨髓。鸣珰:形容水仙花在月夜中发出的声音。 【赏析】 此诗为咏水仙之作,首句以“冰”对“玉”,以“肌骨”对“容”,写水仙花洁白如玉、晶莹剔透之形貌。第二句写水仙花时有幽香散于风中,暗喻其清雅脱俗之性。第三句以冯夷飨食石髓,借喻水仙花凌霜傲雪,不畏严寒,高洁自持。末句写水仙花夜间开放,其声清脆可闻
注释:杨柳树荫下,池塘水波荡漾。柳絮像雪片一样飘落在乌衣人的衣着上。随着太阳的升高,人们开始在房梁上筑巢。他们为了筑巢而疲惫不堪,于是纷纷追随东风上下飞舞。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通过对杨柳、柳花、画栋、飞鸟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诗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柳花吹雪点乌衣”将柳花飘落的景象比作雪花落在衣物上,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春日里柳花的美景
我们逐句对这首诗进行分析: 1. 题宣和风竹图:这是诗歌的题目,描述了诗人对画作的感受。 2. 尘迷艮岳淡无辉:这句描绘了宣和年间(北宋)的艮岳被尘埃覆盖,失去了往日的光辉。"尘迷"指的是尘埃遮蔽,"艮岳"是宋代的一个皇家园林,"淡无辉"则形容其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3. 尚卷珠帘写竹枝:虽然艮岳被尘埃覆盖,但诗人仍然卷起珠帘来写竹枝。"尚卷珠帘"表示尽管有障碍,诗人还是坚持写竹
【解析】 此诗为怀人之作。首联“池上芙蓉尽着花,树头霜叶半成霞”,写景。诗人在池边看到满池的荷花竞相开放,而树上的树叶也披上了霜,好像晚霞一般。这两句写出了初秋时节的景色。颔联“此时遥想金台客,日倚阑干望翠华”。诗人在想象中遥想那位在金台(今陕西延安市东南)做客的人,他正倚着栏杆远望长安的皇宫。颈联用典,“金台”指唐玄宗所建之楼,故址在今陕西延安市东南。“翠华”是皇帝的车驾。尾联“遥想金台客
【赏析】 此诗题于画上,以“题画”为题。诗的首句写景,后两句议论,最后一句作结,全篇结构谨严、层次分明,意境深远,语言清丽,富有画意,是一首成功的写景小诗。 前四句描绘一幅幽静的山林图。第一句“乱峰如剑插天青”,写山势突兀,参差错落,宛如利剑插入天空,使天空也显得青色了。第二句“飒爽凉飙树底生”,写风从树丛中吹来,发出飒飒的响声。第三句“一鸟不鸣云散尽”描写鸟儿在树丛里不啼叫,云彩也飘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