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谨
游吴氏耕乐轩 延陵有一位士,选择在螺山的一角。 松树和萝藤荫蔽着层轩,桑麻覆盖了崇高的山丘。 于是他高兴地栖息下来,哪里需要营建菟裘。 他早晨在陇头耕地,夜晚在栏中喂牛。 心情开朗,远离了市朝,这里幽静,远离了喧嚣。 好的时机常常招来他,他在这里探玩,久久不愿离去。 我不是荷蓧群,你也不沮溺流, 青云一蹭蹬,虞坂淹骅骝。 眷恋这片土地以为托,这最可贵的是没有什么忧虑。 赏析:
摩尼岭 摩尼岭,是位于中国四川省的一个著名景点。据说,这个地区曾居住着摩尼教的信徒,因此得名“摩尼岭”。 昔闻摩尼岭,今次摩尼驿。 过去我曾听说过摩尼岭这个地方,如今终于来到了这里。 自分天地来,险障西南域。 我认为这是天地间的一道险阻,在西南地区。 山高日色冷,悲风惨松柏。 山上的高耸入云,阳光照射下显得更加寒冷,风吹过松树和柏树发出凄厉的声音。 人烟渺何处,我心恒戚戚。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所作,描绘了黔宁王庙的宏伟壮观和历史的沧桑。 译文: 冠冕遵循王制,祠堂枕野池。 喜令蛮父老,复睹汉威仪。 杰栋星河近,虚檐薜荔垂。 乱峰排剑戟,高树拥旌旗。 奕叶承恩重,平生出计奇。 功勋齐马援,德量并韩琦。 天意深留眷,秋声远送悲。 故山依日月,新冢卧熊罴。 猿鹤虽无主,鹪鹩各有枝。 峨峨光万丈,千古照边陲。 注释: 1. 冠冕遵王制:指古代帝王在祭祀时所戴的冠冕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故土和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登仲宣楼 我来自东吴,万里赴西蜀。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从东吴(今天的江苏省苏州市)出发,前往西蜀(今天的四川省一带)的情景。 道经江陵县,故旧延我宿。 经过江陵县时,当地的老朋友热情地招待他住宿。 置酒城南楼,殷勤慰飘泊。 在城南的高楼设宴,热情款待并安慰自己漂泊在外的孤独。 仲宣不可招,景升恒寂寞。
诗句翻译 1 一别扶桑路,俄惊二十秋。 - 分别后,我踏上扶桑(即日本)的土地,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 2. 暂逢皆白首,相顾各青眸。 - 短暂的相见使我们都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我们相互凝望对方的眼睛。 3. 就里诸天近,行边一念休。 - 在这世间,我们离天堂很近,只要放下心中的杂念就能达到。 4. 出山应扫迹,渡海不须舟。 - 从山上下来应该扫除一切足迹,乘船渡河不必再需要一只船。 5.
书铁炉驿 铜鼓营前日欲西,铁炉冈下鹧鸪啼。 却怜迢递南来使,万壑千崖入宁溪。 注释: 书铁炉驿:在今江西吉安市西南,是古代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 铜鼓营前日欲西,铁炉冈下鸪啼。 注释: 铜鼓营:指古营垒,在今江西吉安市西南。 日欲西:太阳快要落山了。 鸪啼:鹧鸪鸟的叫声。 却怜迢递南来使,万壑千崖入宁溪。 注释: 却怜:却很可怜。 迢递:形容遥远。 万壑千崖:形容山势高峻。 入宁溪:流入宁溪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空山云湿有龙气 - 关键词:空山、云湿、龙气 - 注释:描绘出一幅空灵的山景,山峰间云雾缭绕,显得神秘莫测。"云湿"表达了一种湿润的感觉,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龙气"则是用来形容这里的灵气或神秘氛围,给人以超然脱俗的感觉。 - 赏析:此句通过“空山”、“云湿”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超凡脱俗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仙境之中。 2. 绝壁春深无鸟啼 -
【注释】六出:雪花。深封:积雪厚密。行路难:指道路艰难。朝来人迹断空山:早晨的行人已经稀少,连空山也变得寂静。野船才到寒汀下:野船刚到寒冷的水边。 疑是前溪访戴还:疑是从前溪边拜访戴安道回来。戴安道,东晋名士,曾游于剡溪(浙江嵊县南),因大雪阻舟不前,与戴逵论《逍遥游》,遂留宿数日。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诗人在雪后看到的景象。首句“六出深封行路难”中的“六出”指的是雪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提示信息和关键字词来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等。 “两岸”指的是:两岸;“菰蒲”,指水生植物的一种,即水芹或茭白之类。“长翠苗”,指长出了嫩绿的叶子;“一溪春水”指:一条清澈的溪水;“迢迢”是形容距离远或路程很长的意思,用在这里是形容春水很清。“晓来”指:早晨醒来时;“流出”指:流走了;“残红”是
【注释】 同州端午:端午节,农历五月五日。唐时以州名命节。 鹤发:白发。 垂肩:垂在肩侧,形容人年老。 离家三十五端阳:离家已经三十五年了。 儿童见说深惊讶:小孩子们听人说,我离家已久,都感到惊奇而惊讶。 却问何方是故乡:却问什么地方才是我的故乡。 【赏析】 《同州端午》诗作于唐代。诗人因遭政治挫折而流落他乡,逢此佳节倍思亲。诗中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