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菰蒲长翠苗,一溪春水绿迢迢。
晓来流出残红去,知是吴山雪尽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提示信息和关键字词来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等。
“两岸”指的是:两岸;“菰蒲”,指水生植物的一种,即水芹或茭白之类。“长翠苗”,指长出了嫩绿的叶子;“一溪春水”指:一条清澈的溪水;“迢迢”是形容距离远或路程很长的意思,用在这里是形容春水很清。“晓来”指:早晨醒来时;“流出”指:流走了;“残红”是:残余的花瓣;“知是”是:知道是;“吴山”指:在杭州西湖西南,因山上有吴王庙而得名;“雪尽消”指:雪化尽了。
【答案】
译文:两岸菰蒲长出嫩叶儿,一条清澈的溪水远远地流淌。早上醒来看见残红已经流走,知道是吴山的雪已化完。注释:①菰(音gū)蒲 :多年生的草本植物。②遥迢迢:遥远的样子。③晓来:天刚亮的时候。④残红:凋谢了的花。⑤吴山:指吴越一带的山。⑥雪尽消:雪消融了。赏析:这是一首写景诗。作者描绘的是江南水乡的春日景色。诗的前两句写春江之景,后两句写春江之情,情景相融。诗的前两句写江水之静。“两岸”、“一溪”点明地点,“长翠苗”点明时间。诗人抓住春天江边的景物特点,写出了春天江水的清新,也表达了自己喜爱江边春色之情。后两句写江水之动。“晓来”“流出”表明时间,“残红”表明动作,“知是”表明原因。“吴山”点明了地理位置,“雪尽消”点明季节,表明是春末夏初时节。最后一句既表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特点,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天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