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葵
这首诗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描述野鸟们的行为和后果,寓意人生应知恩图报,恶人必将受到惩罚的故事。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注释: 1. 语悲鸟 - “语”是告诉的意思,“悲鸟”指的是哀伤的鸟。 2. 哑哑野中鸟,雌雄日相呼 - “哑哑”形容野鸟发出的声音,“日相呼”表示每天相互呼唤。 3. 结巢向高树,伏卵成双雏 - 描述了鸟儿们建巢在高处,并且产下蛋后孵化出双生小雏。 4. 攫鸟给其食
赏析: 此诗为李士修写给元好问的诗。李士修,字公美,号东阳,金代太原人,元好问的好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元好问深厚的友情以及对他的敬仰之情。 逐句解释: 1. 风雅遗音久不闻: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古典文学和音乐的怀念,暗示了长时间以来没有听到有关这些领域的信息或交流。"风雅遗音"指的是古代的音乐和文化传统,而这里表示这种传统的缺失或遗忘。"久不闻"强调了这种状态的持续和长期。 2.
题刘都宪登庸次第卷十首泮水春融 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 每日诗词 - 每日诗词是一个古诗词收录网站,目前已收录古诗词超60万首,作者2万余人。 《题刘都宪登庸次第卷十首·其一·泮水春融》 译文、注释、简介、赏析 - 每日诗词 - 每日诗词是一个古诗词收录网站,目前已收录古诗词超60万首,作者2万余人。 此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对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于公正和廉洁政治的追求
【注】 万山:指群山。四伴:指四种山林动物。少邻居:指与山为邻者少。岩崖石:指山中的岩石。瓜菜厨:指种的瓜果蔬菜。芟:除。紫艳:紫色鲜艳的花朵。清癯:形容人瘦。老解知农圃:懂得耕种的人,知道农事。生无识吏胥:没有见过官府的人。为己得:为自己做主。杨朱:战国时思想家,以“为我”为宗旨。 【赏析】 此诗咏山中隐士生活,写其自食其力,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首联:“万山最深处,四伴少邻居。”
乱云如墨翳中天,“乱云”指的是天空中乌云密布的景象,暗示着天气的不明朗或心情的烦乱;宝镜空矜此夕圆。宝镜指的是明亮的月亮,这里用来形容中秋之夜月亮的皎洁明亮;巽二有知能净扫,万方何处不婵娟。巽二可能是指风神,有知指的是有知觉,能净扫指的是能够将杂乱无章的东西清扫干净,这里比喻风神能够扫除世间的一切烦恼和忧愁。 1. 诗句注释: - “乱云”指的是天空中乌云密布的景象
【注释】: 佥宪:官名,指御史。 报之:回信。 老去诗肠未濯磨:年老的我还没有洗涤掉世俗的污浊,诗歌的才华还没有磨砺出来。 敲推仍落俗人窝:用笔敲打仍然落入庸俗的窠臼。 如公声响那能得:如果像您这样有声有色,那怎么能得到呢。 千首传来不厌多:即使传唱到千万首也不够,因为人们总是喜欢听好的诗歌。 赏析: 此诗为酬答之作,应是作者收到李士修数十首诗后所作。“老去诗肠未濯磨”表明自己虽年老
【注释】 明月:明亮的月光。□寒:指阴冷,不明朗。三十六宫:指皇宫的三百六十个宫殿。天地迥:形容宫殿宏伟高大。 【译文】 我怀里抱着的明月,从来就没有暗过;我心中所想的阳春白雪,从来就没有觉得寒冷。三百六十个宫殿高耸在天地之间,我自己来往其中自由自在。 【赏析】 “杂咏遣怀六首”是诗人自编的一组诗篇,共六首。此为第一首。 这是组诗的第一首。诗人通过自己的想象,以月亮、春天和宫室为对象
注释:薰和莸是两种香草,被用来熏烤食物。它们的气味虽然不同,但都是可以食用的。人们将这两种香草混合在一起,是为了区分出它们各自的香味。泾水和渭水本来是同一条河的水,但是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所以它们的流向也不同。 老聃(dǎn):即老子,名李耳,字聃,西周时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教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提出了“道法自然”的思想,对后世哲学、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赏析】 这是一首咏花诗。前两句写诗人在东轩凿石建坛,种上蔷薇,后改种芝兰,以期香满院中;第三、四句写园内不生荆棘,不怕西风一夜的寒凉。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有清幽之趣,耐人寻味。 “栽花”是题目。 “凿石轩东结小坛”,点明地点,交代了作者为栽花而精心筑造的小亭子的位置和目的。“凿石”二字,写出了作者对栽花工作的认真态度和艰苦努力。 “蔷薇芟尽种芝兰”,这句是说,把园中的蔷薇全部割掉后,才种上芝兰
杂咏遣怀六首 到耳清声蕉叶雨,入怀香气芰荷风。 倚栏一曲心如水,意趣人间几个同。 释义: 听到这悦耳的声音,就像听到了在蕉叶上滴落的雨声; 闻到这香气,就像闻到了荷花的清香。 我倚着栏杆,心情宁静如水;然而在这宁静中,又有几人能体会其中的乐趣?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退居乡村时所作。诗的前两句“到耳清声蕉叶雨,入怀香气芰荷风”,写景之语清新自然。“到耳”、“入怀”两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