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升
子去何之 愚公谷正愚遥知远林际 青霭入看无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首句“之子去何之”提出了一个疑问,引发读者思考;第二句“愚公谷正愚”以愚公移山的故事引入,寓意坚定而深远;第三句“遥知远林际”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景色的遥远感知;最后一句“青霭入看无”则描绘了一幅清晰、宁静的画面。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注释: - 儿子:
注释翻译: 《为孝廉弟牧止咏心性堂 其二》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半首赞美心性堂匾额,指出其质朴而深意;后半首劝勉弟弟要重视心性修养,不能只看重经纶之才。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味深长。 赏析: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先臣命堂额,质朴有深意”。这里,王建首先赞扬了心性堂匾额的质朴和深刻的含义。他认为这是先祖的命令,所以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它的意义深远。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先祖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注释: 1. 居心性:居住,安顿自己的心性。 2. 欲以居心性:想要使自己的心性安定下来。 3. 当从心性居:应该让心安于自己的本性。 4. 伐柯则不远:比喻方法得当,就事半功倍,距离不会太远。 5. 堂构想规模:设计出宏伟的规模和气势。 译文: 想要使自己的心境安定下来,就应该让自己的心境安定于自己的本性。如果方法得当,就事半功倍,距离不会太远。设计出宏伟的规模和气势。 赏析:
注释:五老山堂,是五老峰下的一座山堂。阿五皤然老,是说五老山堂的主人年事已高,形容其人年老体衰。尝游五老峰,是指曾经游览过五老峰,形容其人曾经到过五老峰游玩。归来环堵内,意思是回到了自己的居所后,环顾四周,发现一切都显得那么熟悉。高卧对云松,意思是高卧在云松之间,形容其人悠然自得的样子。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五老山堂主人的外貌和行为,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诗中通过对五老山堂主人年老体衰
注释1:三堂诗,指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野;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两句。 注释2:环四面,形容四周被群山环绕。 注释3:江中屿,在江中的岛屿上。 注释4:天际有归舟,描述远处天空中看到有一艘船只正在归来。 注释5:遥遥日延伫,形容太阳慢慢地移动着,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阔的山水画卷,诗人从高处俯瞰,群山环绕,江中孤岛矗立,远方有艘归舟
毓新 给事始郡理,执法标潮州。 风嘘走马埒,霜肃揭阳楼。 柏台昂笔札,箐谷怖兜鍪。 多士推辨施,迅诺赴勇繇。 驾言夕琐振,溘已朝露浮。 侧身望于越,摧心惟胶投。 注释:1、给事始郡理:给事,官职名,指谏官。2、毓新:李毓新,字子新,号紫霞山人,明代诗人。3、走马埒:跑马场。4、霜肃揭阳楼:寒意逼人,霜降后,揭阳城楼也显得更加寒冷清冽。5、柏台:御史台的别称,古代御史台设在殿阁上,故又称柏台。6
木棉临水烂红霞,躞蹀何之白鼻騧。傍岸每嗔童子上,插瓶渠为采山茶。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木棉 - 在诗中指的是木棉花。 2. 临水烂红霞 - 描述了木棉花接近水面时,红色的花朵在水面上映出美丽的倒影,犹如烂漫的红霞。 3. 躞蹀何之 - 这是用来形容白鼻騧(一种马)轻盈而优雅的步态,"躞蹀"意味着小步快走。 4. 白鼻騧 - 这是指一种白色的马,常用于比喻其优雅或高贵的特质。 5. 傍岸
注释 水诗:以水为题的诗歌。 濯波:洗刷着波浪。激浮湍:把浮在水面的急流激荡开。 溔澹(zàndàn)泛清浔(xūn):水波轻轻拍打着河滩,溅起的涟漪像细碎的珠子,泛动着清亮。 鸂鶒(qíng):一种鱼名。溯鸿渚:沿着大洲逆流而上。 沅湘:沅水和湘水的合称,指湘江。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诗人通过“洗”和“激”的动作描写,表现出了水的力量;通过涟漪和浪花的变化,表现了水的美。全诗语言简练
【注释】 双鹤:指两只仙鹤。桃根:《汉乐府·陌上桑》中有“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之句,此处指女子。三杯:指酒量。棣萼(dí ǒu):花名,这里比喻兄弟。帝京:京都长安。游:游乐、嬉戏。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思念故乡和友人的心情。首句写自己思乡心切,渴望与亲人团聚;二句用典,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三句写人事变迁,感叹世事无常,空怀故土之思;四句抒发了作者仕途失意时的孤独寂寞之感
注释: 咄咄欲书空,低徊视草丛。 白头吟莫苦,当是老来红。 翻译: 看着草丛,感叹时光易逝, 白发的咏叹,不应是辛苦, 应该是老来之红。 赏析: 诗中的草被称为“雁来红”,也被称为“老来红”。诗人在看到这丛草后,感慨时间的快速流逝,感叹自己已经老了。而这种草的颜色又恰好是一种鲜艳的红色,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热情。因此,诗人称这些草为“老来红”,以此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