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升
解析 第1句:天上的河如带,盈盈落翠微。 - 天: 指天空,这里特指秋天的天空。 - 河: 指的是银河,古人认为银河像一条长带。 - 如带: 形容银河宽阔如带。 - 盈盈: 形容河水流动的样子,好像水珠一样晶莹剔透。 - 落翠微: 落在秋意浓浓的草木之间。"翠微"是形容树木的颜色,绿中带有淡淡的青色,通常用来描绘山色或者林木之美。 第2句:可怜中宿月,空照白猿归。 - 中宿月: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最后指出这种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此句“烟锁池塘柳,钟沈台榭灯”的意思是:烟雾笼罩着池中杨柳,钟声回荡在台上楼阁的灯火中(点明时间、地点)。“灯心红缕密”,意思是:灯芯细长柔软,火苗儿透出丝丝红线。“柳眼绿波澄”,意思是:柳叶如眉,碧波荡漾。 【答案】 译文
【注释】 刘生为我别,何以写衔杯。 一曲东平意,相如西蜀才。 蒯缑悬锦水,花笔掩兰台。 但断忧时泪,吟诗瘦莫哀。 【赏析】 《留别刘及叔兵部》是明代诗人杨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作于诗人任翰林院修撰期间。此诗首联点题,颔联以“意”“才”自比,颈联写送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尾联则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深忧虑。全诗意境高远,情感深沉,表现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怀
三堂诗其二 在江南水乡,我独坐于小堂之上,望着窗外的云卷云舒,心中泛起无尽的感慨。这《三堂诗·其二》,是陈子升先生在明朝所创作的一首佳作。 文章聊复尔,经济亦何为?这是诗人对文与经的反思。他笔下的“谁识小堂上,高高天语垂”,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在这小小的殿堂中,诗人仿佛听到了来自云端的天谕,那是关于天地间大道理的启示。 此诗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宇宙和自然的敬畏之情
【注释】 夜度:夜晚赶路。即不疲行役,何方作逸民:即使不疲倦地赶路,也到什么地方去做一个逍遥的隐士? 风林摇入暮:树林在风中摇曳,天色渐渐暗下来了。沙水咽迷津:江流在沙石上发出声响,似乎迷失了归途的方向。 远灶翻刍狗:远处炊烟袅袅升起,仿佛是一堆堆的草料。低篷仰杞人:低矮的船篷仰望着杞人忧天的人。 江边如秃节,可共雁来宾:江边的树木光秃秃的,好像一根根的树节,可以与大雁一同到来。 赏析:
诗句释义: 五座老峰环绕着一座山峰,这五座老峰都尊崇着一位老翁。 译文: 五座老峰环绕着一座山峰,这五座老峰都尊崇着一位老翁。 注释: - "五老":指的是五座古老的山峰。 - "攒一峰":环绕着,围绕着。 - "五峰尊一老":这五座老峰都尊崇着一位老翁。其中“尊”意为推崇,尊重。 - "奚必商山翁":何必非要是商山的翁(商山,即商山四皓,古代四位隐士)。 - "穷岩":穷尽的岩石,指偏僻
注释 1. 古结交行:指古时候的友情和交往方式,强调真挚的友谊。 2. 识尽四方人:认识遍了各个地方的人。 3. 身经万里道:亲身经历了许多路。 4. 今日归山中:现在回到山里去。 5. 倾心与君好:全心全意地与你相处。 译文 我曾在各地交游,见识了形形色色的人;如今我回到了山中,将全心全意与你在一起。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与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回归自然
注释:急忆家园,即急切思念家乡;东亩,指故乡的田地,这里借指故乡。 译文:我急切地思念家乡,眼前只见梅花盛开,满山遍野一片洁白,如同我家后院的那片梅林。我悠闲地看着梅花,可就是想不出好诗来赞美它,因为我对梅花的美已经司空见惯了。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首句“急忆家园里”,直述其思乡之念;次句“梅花满东亩”,则写出了诗人所见之景,即家乡的梅林。三、四句写诗人在欣赏美景时的心境
【注释】 文章:这里指文坛上的文章。经济:这里指政治上的经济政策。副:符合。王言:皇帝的旨意。 【赏析】 此诗是作者应诏入京,初见皇上时所作的一首七律。诗中通过咏史抒怀,表达了对朝廷重用文臣而轻用武将、重视文学艺术而轻视政治经济的不满。全诗八句四十字,平仄相对,音韵和谐;内容集中而富有变化,形式整齐而富有变化
【注释】 菩提:梵语Bodhi的音译,意译为觉悟、智慧。 飕(sōu)飕:形容树风声。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小诗,诗人借咏菩提树来表现自己的一种心境。首句“人见菩提树”,以菩提树比喻佛家所提倡的觉悟和智慧。次句“亦有菩提想”,则以“想”字点明了作者所怀有的对这种觉悟和智慧的渴望与追求。第三句“此树无人时”,以无人时的菩提树来烘托作者此时的心情,表达了他虽在人海中却仍然保持着一颗超然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