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升
【注释】 泷洲:古地名,在今广东省。从侄:指侄子或侄女。山庄:山中的庄园。故里:故乡。杜子:指诗人的侄子或侄女。 丛翠复丛烟:山峦叠嶂,郁郁葱葱。 县境闻开未百年:听说这个县才存在了一百年左右的历史。 宫保庙:古代对县官的尊称。土人多种客家田:当地人多从事农耕,种植的是客家人喜爱的稻田。 林交:山林交错。虎迹:老虎走过的地方留下的足迹。 星文:星形纹路。厌俗镌:厌恶雕琢的痕迹。 龙钟行不得
王阮亭客部枉评予诗作此寄赠兼怀令兄西樵吏部 十年不拟北书通,闲听归人话北风。 黄叶小窗寻句在,玉人清署寄声同。 霜凋桂树香犹烈,海浸珊瑚气亦红。 长是微名自珍惜,汝南评却重山东。 译文: 十年来未曾期待书信往来,闲暇时聆听归来之人谈论北方的风土人情。 在黄色落叶的小窗下寻觅灵感,与友人共享创作的乐趣。 虽然身处寒冷的霜天,但桂花依然散发着浓郁的香气,仿佛在为诗人鼓舞。
怪得年来事事殊,岭南飞雪旧时无。 陈子升在《丙午腊月羊城对雪》中描绘了岭南地区在特定时节(腊月)的罕见景象,即“怪得年来事事殊”,表达了一种惊讶之情。这里的“事殊”可能指的是当地罕见的飞雪现象,与往年相比显得格外不同。这种描述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性,也反映了他对家乡风土人情的深切怀念。 诗中“云凝不见三山黛,天漏争盛合浦珠”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将岭南地区的景色形象地勾勒出来
归心一发尉佗楼,一点晴烟见渡头。 三径尚堪携客入,中洲曾是为谁留。 青含浦树喧黄鸟,绿遍江苗过白鸥。 七十二峰无恙在,更于城郭念同游。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归心一发尉佗楼,一点晴烟见渡头。 - 注释:归心一旦决定,便如同箭一般飞向目的地。 -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急切和坚定,尉佗楼象征着诗人的归宿地。"一发"强调了行动的迅速和果断,体现了诗人对回家的迫切心情。 2.
注释: 风流历历溯西泠,皦日偏高处士星。 远访遂过梅峤路,出寻闲傍李官厅。 龙蛇岁去身犹屈,鸲鹆溪回眼尽青。 来就嵇含询草木,欣然携手折芳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得到友人沈甸华的赠诗后,写给友人的信。信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赠诗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首句“风流历历溯西泠”,描绘了诗人在收到朋友赠诗后,回忆起当年在西冷游历的情景。西泠是杭州的一个地名
暮春三宿邝无傲斋中迟高望公不至同许式微许二陔赋 丘壑身存鬓任颓,柴扉深掩草堂开。 三春燕语几人问,昨日渔舟特地来。 僮煮碎香凝白室,鸟翻层叶堕青梅。 离心转剧留连地,延伫高高只古台。 注释:暮春时节,我在这里住了三晚,等待友人邝无傲的归来。因为身体尚存,所以鬓发也任由它颓废,柴门紧锁,但草堂却敞开着。 春天的燕子在交谈,有多少人询问我的行踪?昨天有渔船特地来这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寄高五》。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将溯端水而上贻二三知己(注释:将要沿着端水的上游,送给那些亲近的朋友。) 村居无计隐烟萝,强走江关无奈何。(注释:在村庄里没有办法隐居,只能勉强走过江边的关口。) 举案妇愁储粟尽,牵衣儿竞念书多。(注释:妻子拿着案板做饭,因为没有粮食而感到焦虑;儿子拉着母亲的衣角争着要读书。) 行同老马犹知路,食有嘉鱼且放歌。(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公元743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所作,时年李白四十岁。诗题“逢王震生初归自豫章”指的是诗人与友人王震相遇并初次返回故乡南昌的情景。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第1句:庭邀皎月树含风 - 解释:庭院里邀请明亮的月光,树木随风轻轻摇曳。 - 注释:皎月,指明亮的月亮,通常指中秋或七夕时的月亮。庭邀明月,可能是为了庆祝节日或欣赏月色。树木随风摇曳,表现了夜晚微风的温柔和自然之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哭朱远公》。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绝技翻如不爱身” - “绝技”指高超的技艺。“翻”表示转折,这里可能暗含着一种意外或转变。“不爱身”意味着不顾及自身的安危或生命。整体而言,这句诗表达了一种舍生取义的精神,可能是在赞扬朱远公不顾个人安危,为了更高的目标而做出牺牲的高尚情操。 2. “奄然朝露坠萧晨” - “奄然”表示突然、急速
王阮亭客部枉评予诗作此寄赠兼怀令兄西樵吏部 南云长望北云飘,诗思相亲不觉遥。 欲挽颓波谁独峙,解承仙露是双标。 肯邀旧友藏深署,应为宫人赋洞箫。 朝夕看山已相识,琅邪遵海有西樵。 注释: 王阮亭:即王士禛,清代著名学者、诗人,曾任客部尚书(相当于现代的部长),故称“客部”。 枉评:被错评或误评。 作此:做这首诗。 寄赠:赠送给某人。 兼怀令兄西樵:同时思念我的哥哥,西樵。 西樵:王士禛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