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裳
诗句翻译为中文是“家靠近西湖去想要飞,到达山上却因为山而迟缓。看禅的弟子人们不要问,正是在龛中做梦的时候。” 译文: 我家住得离西湖不远,本想飞过去,可是到了山顶,却因山势崎岖而不能前进。这里的僧人看我如此渴望离开,便告诉我说,他们修行时常常在梦中游历,所以我才能来到这里。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诗人与友人同行至乌龙寺的情景,巧妙地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诗人以“家近西湖去欲飞
【注释】 寄懒散子:写给懒散子的书信。非真非妄:不是真的,也不是虚假的。惬(qiè)谁看:能让人满意的是谁能看。万物轮中岁自寒:万物在四季更替中自然地变化着,岁月也随着四季的变换而流转。玉液净生仙况味:用玉液来沏茶,能使茶叶生出一种神仙般的风味。天香清惹道衣冠:清香的气味撩拨着道士的衣帽。 【赏析】 这是一首写闲适生活的诗作。首句“非真非妄惬谁看”,表明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他认为
【注释】 万松岭:在江西新建县东北,有万松山。龙山:指万松山顶的龙岩峰。集虚庵:位于万松山顶,为宋代高僧无门禅师所建。 【赏析】 此诗写万松岭的风光和无门禅师的禅趣。 首联写景,万松岭上万株古松参天而立,车驾经过时,如与云相参,车盖与云齐;再过集虚庵,则控景金汤尚未喝干,可见山路蜿蜒曲折。 颔联写景,穿过竹林,何处是乐土?龙山前,有一座集虚庵,那里便是乐土,可以领略禅趣。 诗人来到万松岭
注释:南华翁也忙于公务,能用好刀也是庄严肃。 回去来兮归未得,一山风月委寒堂。 释义:南华翁也忙于公务,能用好刀也是庄严肃。 回去来兮归未得,一山风月委寒堂。 赏析:这首诗以戏谑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南华翁的羡慕之情。诗中"南华翁也为官忙,能用牛刀亦是庄",既表现了南华翁公务繁忙,又暗示了他能力出众。"归去来兮归未得",既表达了诗人渴望归隐的心情,又暗示了他无法实现愿望。"一山风月委寒堂"
【注】严州:今浙江省建德市。乌龙寺:在浙江建德市西南,为佛教胜地。 【解析】 此诗是作者自游乌龙寺后的即兴之作。首句写游山的兴致未减,二句写山中景色之美,三、四两句则写诗人与山的亲密关系。最后一句用典故,表明自己与山的关系密切,也说明作者的山水情结之深。 【注释】 1. 过严州:经过严州。同太守游:陪同太守游览。 2. 翠微:山色青翠欲滴。 3. 青娥:年轻貌美的少女。 4. 劳伊:你为我效劳。
【注】: 了梦初残:了,同“落”,凋零。了梦初残,即落叶初落。 行客游尘:行人在道观里游览。 兴去谩穷山一径:兴,兴致;穷山一径,是一条偏僻的山路。 睡来才起日三竿(hān):睡醒的时候太阳已升上三丈高了。三竿,指早晨太阳刚升起的时候。 赏析: 此诗以写景为主,抒发了一种人生感慨。开头二句写诗人来到道观,看到一片凋零的景象,不禁感叹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中间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在道观中的所见所感
【注释】懒散子:指陶渊明。 绿发:指白发,这里指年老。纷纷:众多的样子。道冠:道士的帽子。高风:清风。一襟寒:一身的清凉。云台集:汉光武帝刘秀曾到山中,见有凤凰来仪,于是召见,并问以政事,即“凤鸣朝阳”典故。 得句:指得到好的句子。好官:好的官职。 赏析: 《寄懒散子 其三》是唐代诗人李白在隐居庐山时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信中抒发了他对世事的厌倦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诗名:次致政李大夫郊步之韵 其一 垂髫孙子侍闲行,只此闲中度此生。偏是杜鹃能惬意,不如归去两三声。 注释: - 垂髫:指年幼时头发下垂未束的样子,这里形容孙子辈的年轻人。 - 孙子:此处泛指年轻一代。 - 侍闲:意为陪伴在闲暇之时。 - 度此生:度过这一生的旅程或时光。 - 偏是:表示某种情况特别明显或突出。 - 能惬意:能够感到舒适和满意。 - 归去:返回家乡或故居。 - 两三声
夏日窗下 蝎虎窥蝇恨未烹,看书人悄纸窗鸣。 一丝喜子天机静,任便薰风寄此生。 注释: - 蝎虎窥蝇:比喻蚊子叮咬。 - 恨未烹:恨不能将蚊虫烹煮。 - 看书人悄:形容读书人静静地看书的样子。 - 纸窗鸣:纸窗户发出轻微的声响。 - 喜子:这里指蝴蝶。 - 天机静:天机的平静。 - 任便:随意。 - 薰风寄此生:在温暖的春风中度过这一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读书的场景
【注释】 参:探望。篮舆:竹编的轿子。乌龙寺:在杭州西湖东南岸孤山上,为南宋时建,因山形如蟠伏的乌龙而得名。 【赏析】 《过严州同太守游乌龙寺 其一》是元代著名诗人杨载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首联写游人来到乌龙寺,只见松林参天,山路幽深,夹道而行;第二联写乌龙寺内,僧人们住在这里,与世无争,过着清静的生活;第三联写云雨之变,是天地间万物生灵的本性,也是佛家所说的“万法归一”,是宇宙间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