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裳
【注释】 延平:地名,今福建武夷山地区。 南北:指延平阁的方位。 斗龙:指两座山峰像龙一样对峙。 画桥:用彩绘装饰的桥梁。横锁:横跨。水西东:指延平江的水流向。 百花岩:在延平城北,有石崖上有花形图案,故名。这里泛指岩石上长满了各种花草。 长在:长存,长久。指百花岩上的花草长年不凋。 神仙:这里暗指延平王。指顾:指意。 赏析: 此为登高望远之作,写诗人登阁远眺,所见所感
【注释】 延平阁:在福建省建瓯县,为宋理宗时王淮所建。华构:华丽的建筑物或壮丽的建筑群。 【赏析】 此诗是一首登楼望远的即兴之作。首句“不顾溪山已几年”,言诗人已经很久没有登高望远,所以当看到美丽的风景时,不禁要驻足观望,流连忘返,而忘记了时间。次句“再营华构慰人瞻”,意指再次建造一座宏伟壮丽的建筑群以慰人心,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第三句“欲寻好景归诗思”
注释:梅花已经将春天的气息泄露出来,它的真香味又何必担心被雪掩埋呢?其他的花都争相展示自己的美丽,但也不用忙着炫耀自己不如别人。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梅花傲雪凌霜、不畏严寒的坚强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高洁品质的赞美之情。诗中通过对比其他花卉的特点,突出了梅花的独特魅力,展现了梅花在百花中独占鳌头的风采。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赏析。“倚阑谁问紫玄翁”,“倚阑”即倚着栏杆,“紫玄翁”指的是隐士。“湘浦幽怀莫我同”,湘江边(或湘水之滨)的景色使人感到无限幽静的情怀,没有人能够理解我的心情。“邂逅秦渔人不识”,在偶然邂逅时,遇到一个秦地的渔夫,他根本不知道我的名字,也听不懂我是说哪里的话。“扁舟常在水西东”,“扁舟”即小船,“水”指湘江,“西东”是方位词,表示不定方向,这里指船随着水流的方向而移动。
和人闻角 其二 一声寒角四更终,吹下云间细细风。 孤馆几多人展转,半窗明月与谁同。 注释翻译: - 一声寒角四更终:一声寒冷的角声在深夜四更时分响起。 - 吹下云间细细风:角声随风飘荡,仿佛吹拂过云层,带来一阵轻柔的微风。 - 孤馆几多人展转:在这孤独的客舍中,有多少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 半窗明月与谁同:只有窗户边的月光陪伴着自己,与自己共度这漫长的夜晚。 赏析:
秋来犹寄一涯天,叶叶秋声似去年。 可惜良辰长在客,不堪孤馆更闻蝉。 注释:秋天来临,依然像以前一样高远的天空,每一片叶子的秋天的声音都像是去年的一样。可惜美好的时光总是留在他乡,不能忍受孤独的旅馆中听到蝉鸣。 赏析:这首诗是宋代词人黄裳的作品《秋日有感》。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秋日景象,通过对比“秋来”和“叶叶秋声似去年”,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已外世情来独立,何劳物色去相寻。 太官食好还多累,一线金鳞岂有心。 注释: 1. 已经超脱世俗之情,独自站立于岸边;又何必再去寻觅那些追求名利的人呢? 2. 宫廷中的美食虽美却让人更加疲惫,就像那一线金色的鱼鳞,怎能轻易得到?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自然和真理的决心,以及对名利的不屑一顾。通过描写诗人在严子陵濑边的景象,展现了他的高洁品质和坚定信念。诗中的语言简练而有力
注释: 双梧:指梧桐树。尤惬(qie):特别惬意。庭前:院落的前面,庭院。古月明:古人称月光为“古月”,这里用来形容月光明亮、皎洁。簌簌:落叶的声音。西风:秋风。欹(qī):倾斜,这里用来形容枕着枕头侧身倾听。得秋声:听到秋天的声音。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和张枢密共赏雨中梧桐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之情。 首句"双梧尤惬雨中听,莫恨庭前古月明
【注释】 几时:什么时候。买山钱:购买山林的钱。便好:就好吗。鲈鱼:指鲈鱼。曲江边:即曲江,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 【赏析】 此诗首句“几时能致买山钱”,诗人自问。次句“便好山中醉暮天”是回答,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三、四句写自己梦寐以求的隐居生活即将到来,心情非常激动。五、六句以“有物”和“鲈鱼”作比喻,表达渴望归隐之情。 全诗意境清新脱俗,风格自然朴实
延平阁闲望 其一 【注释】 歌管:歌舞的乐声,泛指音乐。 东西:指东南、西方。 水云:云雾缭绕的水气。 高下:形容高低错落,这里指山水之间。 吟看:吟咏观赏。 吟:吟诵、朗诵。 难吟处:难以吟诵的地方,指风景秀丽的地方。 天南:即南海,泛指南方。 色入空:景物色彩如烟雾般飘渺。 空:空旷、渺茫。 赏析: 《延平阁闲望其一》是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作品。诗中写在延平阁上遥望南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