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曜庚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宿迁的船中,欣赏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并回忆过去的生活。 诗句释义: 1. 下相劳行役,归舟趁晚风。 - 下相:地名,这里指作者的所在地。 - 劳行役:辛苦的旅行或工作。 - 归舟:作者的船。 - 趁晚风:利用晚上的顺风航行。 译文: 在下相,我经历了许多辛劳的旅行或工作,现在我乘坐着船只,趁着夜晚的顺风返回。 2. 橹摇蒙水碧,帆映夕阳红。 - 橹:船上的划桨。 - 蒙水碧
注释: 辛亥年夏,我去邳州桃源处理事务,心中感慨良多。听到哀鸿遍野的声音,是谁在教那些官吏们又苛征苛收?河流怒吼,惊飞了盗贼,他们急匆匆地逃跑。我怀疑这是群黎疾苦的怨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去邳州桃源处理公务时有感而发的作品,诗中的“入耳哀鸿遍野鸣”和“谁教胥吏复苛征”,描绘了一幅百姓疾苦的画面,通过“入耳哀鸿遍野鸣”和“谁教胥吏复苛征”,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注释】: 1. 辛亥夏赴邳州桃源决事:辛亥,指农历辛亥年,即1921年。 2. 捧檄(jué)长征正麦秋:捧着文书去远征,正好是麦子成熟的时候。 3. 利民愧少郑陂(pī)谋:利民,指利于百姓;郑陂,指春秋时的郑国大夫泄氏所修筑的水利设施,位于今河南省新密市境内。 4. 舟车往复三千里:形容旅途之远;往返:指从邳州到桃源县的路程。 5. 明月清风伴我游:明月、清风陪伴着我,指旅途中的自然风光。
入耳哀鸿遍野鸣,谁教胥吏复苛征。 河流怒吼惊剽急,疑诉群黎疾怨声。
下相劳行役,归舟趁晚风。 橹摇蒙水碧,帆映夕阳红。 隔浦炊烟起,沿堤麦穗丰。 篷窗相对饮,项井话英雄。
施曜庚是清代诗人,字小普,号星衢。他的生平经历并不为人所熟知,但通过他的诗作,我们能够窥见他的文学才华和对时代社会的观察与思考。施曜庚的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著称,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社会风貌。 施曜庚的《辛亥夏赴邳州桃源决事感作·其二》表达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个人情感的矛盾。诗中“捧檄长征正麦秋,利民愧少郑陂谋”体现了他的政治责任感和为民请命的决心
施曜庚是清代诗人,字小普,号星衢。他的生平经历并不为人所熟知,但通过他的诗作,我们能够窥见他的文学才华和对时代社会的观察与思考。施曜庚的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著称,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社会风貌。 施曜庚的《辛亥夏赴邳州桃源决事感作·其二》表达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个人情感的矛盾。诗中“捧檄长征正麦秋,利民愧少郑陂谋”体现了他的政治责任感和为民请命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