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钰
注释: 1. 辛丑:指农历辛丑年的除夕(即阴历年的最后一夜)。 2. 除夜:旧俗,农历每年腊月的最后一天为“除日”,也就是除夕。 3. 将:将要。 4. 又:又,还。 5. 声声爆竹过:每一声爆竹声在辞旧迎新之际响起。 6. 惟有:只有。 7. 消不得:消解不了。 8. 今年更比去年多:今年的离愁比去年更多。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辛丑年除夕夜有感而作,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过去的一年深深的感慨
【注释】 1. 乍睹回缄意已知:看到回信,就知道对方的意思。 2. 未开先稔促归期:还没打开信封,就已经知道要回家了。 3. 生身合受风霜命:我生来就承受命运的坎坷和磨难。 4. 家信奚须说久羁:家里写信,又何必说久居他乡呢? 【赏析】 辛丑(即1841年)除夜作。辛丑,指清朝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诗中“再过除夜”指的是作者已经过了一个除夕之夜。这首诗写诗人在除夕之夜接到家书
辛丑年1841年的春节再过,灯已经挂上了,但光线昏暗,照影迷离,仿佛在为人间的悲伤而流泪,烛心低垂,仿佛在为人间的悲伤而哀伤。 挥笔未扫胸中块垒,客人的感觉分明,可以判断出是早晨的第一只公鸡。这首诗描绘的是作者在除夕夜独自面对空荡荡的屋子,感到孤独和凄凉,同时也流露出对新年的期待和憧憬
让我们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析: 1. 书蔡香祖掌教海南杂著后: - 书:书写、记录。 - 蔡香祖:人名,可能是一个人物的称号或者别称。 - 掌教:掌管教化,治理教育。 - 海南杂著:海南地区的各种著作或文章。 2. 三纪梯航作笔谈,姓名知已震安南: - 三纪:三十年,这里指代作者与蔡香祖相识并交往了三十年的时间。 - 梯航: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形似梯子,用于运送船只。 - 笔谈
辛丑1841再过除夜案列黄橙佛手柑,花开绿萼水仙含。 村斋度岁无长物,书味也从澹处参。 注释:在除夕那天,我列出了黄色的柑橘、绿色的佛手柑和水仙花,还有那盛开的绿萼。我在村舍里过年时没有太多的东西,只有书的味道,但我觉得淡泊也是一种美。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节日景象。诗人在除夕之夜,通过列举家中的水果和花卉,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同时
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 1. 景物繁华羡广州:描述了诗人对于繁华景象的羡慕之情。“景物”指的是广州的美丽风光,而“繁华”形容了城市的繁荣和热闹。“羡”表示羡慕之意,因为在广州可以见到如此美丽的景色。“广州”是诗人所在地,也指诗中提及的地点。 2. 堪嗟乐土顿生忧:表达了一种感慨的情绪,认为快乐的地方(广州)突然带来了忧愁。这里的“乐土”是指广州这样繁华而美好的地方
注释: 书蔡香祖掌教海南杂著后 诸夷唱和重吾儒,显得君才记事珠。 岂但临歧争供帐,更添佳药衬行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幅画面:一位儒者在海南教民读书,诸夷(即海南的少数民族)来参加科举考试。他的文章出色,使得人们争相给他送饭,甚至还有专门给考生准备食物的人。 第一句“诸夷唱和重吾儒”,意思是说海南的少数民族们争相学习儒家文化,以此来表达对这位儒者的敬仰。他们不仅在科举考试中竞争
孔雀朝飞桂花树,鬼门关侧日华沉。 辋车偶憩看铜柱,叹息伏波征战深。 注释:孔雀向天空飞翔,而桂花树茂盛,在鬼门关的旁边,太阳的光芒已经消失在地平线以下。我偶尔在辋车(一种古时官员乘坐的车辆)里休息,停下来观看铜柱,不禁叹息着,感叹伏波将军征战的艰辛。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首句以孔雀朝飞和桂花树茂盛为景,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第二句以鬼门关和日华沉为景
【注释】 蔡香祖:名邦,字香祖。明代诗人、学者。海南:指广东海南岛。掌教:主管教务。杂著:指各种著作。羊城:广州别称。惊初定:惊吓初定。任郤木绵百鸟啼:任由木棉树开花,百鸟齐唱。 【赏析】 诗中作者以清新的笔调,描写了一幅春天的美景图,同时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第一句“取径迂回入粤西”,描绘了作者在岭南地区旅行的路径,曲折而蜿蜒。第二句“羊城春色目中迷”则写出了作者对广州春天景色的喜爱之情
书蔡香祖掌教海南杂著后崔嵬隘岭路连天,履险命如一线悬。 灌木枯藤群象宅,盘蛇跑虎乏人烟。 注释: 崔嵬(qí):高大的样子。 隘(ài):狭窄,这里指山势高峻,难以行走。 履(lǚ):踩。 命如一线悬:意思是形容形势十分危险,好像生命悬在一线上。 灌木(bù zhú):丛生而矮小的草本植物。 枯藤:枯萎的藤蔓。 群象宅:像象一样的住宅。 盘蛇跑虎:比喻地势险要,像蛇和老虎一样难以通行。 乏人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