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题,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逐句分析理解。 “攫拿百尺耸奇材”,抓住“攫、百尺、耸”等关键字词理解。攫拿:抓取;百尺:指高大的竹子;耸:耸立。这句的意思是:竹子高大挺拔,直插云天。 “鳞满霜皮蚀古苔”,抓住“鳞、蚀、古苔”等关键字词理解。鳞:像鱼鳞一样的花纹;蚀:侵蚀;古苔:指苔藓。这句的意思是:竹皮上长满了鳞片般的花纹,岁月侵蚀了古老的苔藓。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赏析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以及本诗的思想主旨和表现技巧,然后根据全诗的内容和语言特色进行赏析,最后指出其作用或效果等。 “山鸟山花别有春”,诗人以“别有”二字为起兴,将眼前所见的景色与“春”相联系,突出了“闲适”。“薜萝补屋净无尘”。这句是描写自己的隐居生活,表现了一种淡泊名利、清静无为的人生境界。“箪瓢自得贫中乐,肯逐京华旅食人。”意思是说
【解析】 “雁鹊”是鹤和鸦的合称,泛指鸟。“图”是图画、画卷的意思。“仙信”指仙人的消息或书信。“彩楼”即彩色的高楼,代指皇宫。“桥”指彩虹,传说彩虹由七宝合成,可渡人过海。“天女渡河流”指传说中的天女下凡时,驾着七色彩云,在天空中行走。“争听”即争相传看,争相议论,争相传播的意思。“金印”指官阶、官衔。“拜列侯”指被封为王侯。 【答案】 译文: 仙家消息传来宫里,彩虹架起彩楼桥头。
【注释】 别来消息久无闻:自从离开你的消息已很久了,音信都没有了。 遥想蘋洲吟咏处:遥想我在苹州(今江苏苏州市)吟诗作对的地方。 此身岂外白鸥群:我的身体难道不是属于白鸥群的吗?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愁怀的七言绝句。诗人在萍洲(今江苏苏州市)时,与友人相知甚深,常常一起吟诗作对,彼此感情十分融洽。可是如今他远在异乡,音讯全无,只能遥想当年与友相会的情形。首句写自己因长时间没有听到朋友的消息
注释:峭壁危峰守护着紫色的霞光,读书声在邺侯家中回荡。我静静地靠在窗边观察周围的景物,无限春光都凝聚在那杏花之上。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景色。诗人站在高处,俯瞰着周围的美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力。他的心也随之平静下来,沉浸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中。他欣赏着眼前的风景,感叹春天的到来和大自然的美好。同时,他也表达了对邺侯家的赞赏之情,认为那里是知识的源泉,充满了智慧和知识
【注释】 郁葱:形容山色苍翠茂盛。殿塔:指虎丘的佛塔。斜曛:夕阳斜照,余晖映照。树色岚光:山中树木的颜色和雾气。杳莫分:分不清。今夜:今晚。名山:有名的大山,这里指虎丘。当借宿:可以借宿一晚。间却:阻隔。半床云:一半是云,一半是月亮。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在虎丘游览之时,全诗写景抒情,意境优美,富有诗情画意。 首句“郁葱殿塔倚斜晖”,以“郁葱”二字点明虎丘山色的苍翠茂密,以“殿塔”点出虎丘之古
【注释】 雁:大雁。鹊二图:指《鹊巢》、《鸦鸣》二图,都是古代画鸟的名作。一作“鹊”。 远塞来宾伴不孤,半生粒食寄江湖。 远塞来宾:远离边塞的客人。伴:陪伴。伴:同住。不孤:不感觉孤单。粒食:粮食粒儿。寄江湖:寄居江湖。 虽然矰缴频年少,未可巡更少雁奴。 矰缴:即弋射之具,用丝绳系箭于竹竿上,以待射取鸟雀,这里指弓箭。少:年轻。巡更少雁奴:巡视捕鸟的人。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自己身在异乡
【注释】江郭:即江边。橙香蟹肥:指秋季丰收之景。乍寒:忽然变冷的天气。成衣:已经缝制好的新衣物。经书满架:指书架上堆满了各种经典著作,可以随意阅读。底事:为何。 【赏析】此诗首句写景,次句写人,三句写情。 首句“江郭橙香蟹正肥”,点出时令。诗人用橙子、螃蟹来烘托秋天的丰收。“橙香”二字,写出了江郭秋高气爽,橙黄蟹肥的景象。“乍寒游子已成衣”,点明时节,此时正是初秋,天气渐凉
【注释】 过吴江:经过吴江。吴江:古地名,指太湖流域地区,这里泛指吴江附近一带。菰蒲(gu fú):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咫(jǐ)尺风涛隔太湖:比喻距离很近的湖面却被波涛阻隔。咫尺:形容距离极短。太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江苏省南部,长150公里,宽80公里。四腮鲈:一种大口鱼,生活在长江下游。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绘了一幅水乡渔家的生动画面
绿藏芳屋树无花,谷浸田畴已茁芽。 注释:绿色的树木掩映着漂亮的房子,没有花朵;稻田淹没在水田中长出了嫩芽。 正是春蚕成熟后,不闻篱落响缫车。 注释:这是春天的景象,春蚕已经成熟,不再听到篱笆上缫车的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