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安
【注释】 七叶:指唐玄宗时,李林甫、杨国忠等人专权。 貂蝉:汉代宫中的美女。 权位赫:权势显赫。 五侯蜡烛:西汉时,汉宣帝时封五位王为列侯(侯爵),他们的食邑在长安城中,因此称为“五侯”,他们常到皇宫中进献食物。 欹器(wéi yì):一种古代的器皿,有倾斜的时候,用来比喻人不能自恃才高而骄傲自满。 【赏析】 《首尾吟七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通过写李林甫等奸臣专权,骄奢淫逸的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结合诗句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象,理解诗意和情感态度。 “故山猿鹤正相招,非是渊明懒折腰。”这句的意思是:故乡的山林猿鹤正在招唤你,并非因为陶渊明不愿折腰。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我思念故乡,思念家乡的自然美,所以想归去。 “想见章江门外柳,待君归系木兰桡”。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想象着在江南水乡的江边,有垂柳依依
注释: 1. 人于物外莫容心:人处于事物之外,不要被内心所束缚。 2. 己不求人人自寻:自己不追求,人们自然会寻找。 3. 莘野得君亡夏日:在田野里得到君主,夏天就结束了。 4. 傅岩起相作商霖:傅岩的君主兴起了相国(宰相),带来了商代的大雨。 5. 鹰扬功在九韬略:鹰扬的功绩在于它的九种策略和计谋。 6. 龙跃威施七纵擒:龙的威力在于它七次纵放擒拿敌人。 7. 事业时来皆分内
【解析】 1.句中“刘博士”指刘禹锡,字梦得。“题画二首其一”是题目,是全诗的序言,概括了诗的内容。第一句“静趣无穷阅圣经”,意思是说在幽静的地方观赏着经书,品味着其中的奥妙。第二句“红尘那到子云亭”,意思是说在热闹的人间世,哪里能看到像孔融这样的贤人呢?“东风吹动廉纤雨”,意思是说春天来了,春风轻拂,吹散了细如蛛丝的小雨,使得郊野上的草色更加青翠。这三句话是全诗的主体部分
【注释】 首尾吟七首 其二:这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首句写人与物的距离,“莫容”意为“不容”,“心”指内心世界,即人的主观精神世界;次句写内境的光明。第三四句写师保之训、圣贤之行,第五六句写游居清平、耕学惜时,最后两句写陋巷岩廊、自得其乐。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隐逸生活的一种理想化描绘。 前四句为总述,言人虽在尘世之中,但心不在其中,而能超脱于尘世之外,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后八句为分述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隔岸群峰带鹤汀,水添夜雨芷蒲青”,这一句是全诗的起句,诗人以写景开篇,描绘了一幅江边景色图,其中既有山,又有水,还有植物,构成了一个静谧的环境。“隔岸”表明了位置,“群峰”表明了环境,有“鹤汀”,则必有“鹭鸶”,所以“带鹤汀"是实写;“展书”表明了时间,“读"表明了动作,“风外”表明了环境,而“亦惯听”,则表明了动作
首尾吟七首 其七 人于物外莫容心,名教无惭我所歆。 正笏立朝安进退,点书教子细披吟。 青山渺渺频来梦,华发萧萧渐满簪。 齑瓮茶铛清味足,人于物外莫容心。 注释: 1. 人于物外莫容心:人在世之外不受世俗纷扰,内心平静自在。 2. 名教无惭我所歆:名声和教化没有让我感到羞耻,我对此充满欣赏。 3. 正笏立朝安进退:手拿笏板(古代官员上朝时用来指挥、指挥行动的道具),在朝廷中可以安心处理事务。
《竹松二首 其一》是明代诗人陶安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诗句原文及翻译: 诗句原文: 两岸湘云郁未开,一江湘水绿于苔。 虽然帝子鸾舆远,吹彻璚箫凤亦来。 译文注释: 1. 两岸湘云:指湘江两岸的山峦云雾缭绕,尚未散去。 2. 湘水:即湘江,古代长江流经湖南时的名称。 3. 绿于苔:形容湘水的绿色如同苔藓般浓郁。这里的“绿”字用得很形象,通过对比苔藓的颜色,突出了湘水清澈的特点。 4. 帝子鸾舆
秋山曙色图 树含晓色护林峦,重露如岚滴翠寒。 猿鸟尽逢山叟惯,未尝惊怪竹皮冠。 译文: 清晨的山岭上树木被晨光染上了一层淡淡的色彩,仿佛在保护着树林和山峦。山上的露水像薄雾一样飘落下来,给山林增添了一份清凉。 当猿猴和鸟儿遇到山中的老人时,他们早已习惯了,不会感到惊讶。这是因为这些老人总是戴着竹皮帽子,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自然景象。诗人以简洁的语言
【注释】 1. 野花:指不知名的小花朵,这里泛指春天的花草。 2. 点染(diàn rǎn):点缀、装饰。 3. 傅色均(fù shǎi jūn):用色彩涂抹均匀,使颜色均匀。 4. 枝枝红白为谁新:每个枝头都开满了红花和白花,它们是为了什么而盛开的呢? 5. 虽然冷落山林下:虽然是在偏僻冷落的地方,但却也能展现出生机。 6. 也向东风静笑春:即使是在寂静中静静地笑迎着春风,也要展现自己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