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似孙
注释:没有诗能比得上郑谷的清新,有才气的人像冯唐一样。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自信和自负。他自认为没有诗能比得上郑谷的清新,有才气的人像冯唐一样。冯唐是汉朝人,汉文帝时为楚人,曾三次出使匈奴,封为云中侯。后来成为梁孝王门客,被推荐做官,但因事得罪了皇上,削去爵位,流放至酒泉郡。他为人刚直不阿,敢于犯颜直谏,所以后人称他“直钩”。冯唐的“直钩”,是比喻自己清白方正、正直敢言的品质
其五十四 上皇今百岁,近侍不多人。 注释: ①上皇:皇帝的尊称。②百岁:一百岁。③近侍:指皇帝身边的人。④赏析: 此诗写皇帝身边人的稀少。首句说皇上今年已经一百岁了,第二句说身边亲近的人很少
夏至时节,新捕获的螃蟹正新鲜出炉,而初秋时嫩脆的菘菜也正好成为佳肴。 1. 诗句原文: 夏蟹新中食,初菘脆入齑。 2. 译文及注释: - 译文: - 夏日的美味,是刚捕捞上来的螃蟹,新鲜可口; - 初秋的佳肴,是刚摘下的嫩叶,脆爽多汁。 - 注释: - “夏至”指的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中点,代表着炎热的天气达到最高峰。此时正值端午节前后,民间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雁老已忘苏武节,蟹危犹爱毕郎奇。 注释: - 雁老:指大雁老了,可能已经失去了飞翔的能力。 - 苏武:指古代汉朝的苏武,他是被匈奴俘虏并被迫投降,但始终坚守节操的人。 - 毕郎:指唐代诗人毕卓,他喜欢饮酒作乐,有时甚至醉酒到不顾形象的地步。这里的“毕郎”指的是他醉酒时的豪放不羁形象。 - 危:这里指螃蟹在水里受到惊吓而变得危险或不稳定的状态。 - 犹:仍然、还。 - 爱:喜好、喜爱。 -
【注释】: 老蟹:指年纪大的蟹。老,年老。自应强隽逸:应当有坚强不屈的气质。 壮蛑:大螃蟹。还只象膏粱:还是像肥美的猪肉和鱼一样生活。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蟹”自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感叹。全诗语言朴实,却意味深长。诗人以螃蟹为题,借以表现自己的处境,抒发感慨。 首句“老蟹自应强隽逸”,用“老蟹”自比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老蟹那样,即使年岁已高
【注释】: 蟳:一种蟹。篘:用竹篾或草席等编制成的小篓。 【译文】: 螃蟹肥大时,和着雪白的鱼肉,烹制出美味的鲙;梅花早开,春笋夹在盘中。 【赏析】: 诗中描写的是春天的海鲜,诗人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将鲜美的海鲜呈现出来,让人仿佛置身其境
大船缓缓地驶来。春天来临,草木繁盛。
诗句原文:砚八百年今懒进,蟹一尺大何能烹。 1. 词句释义: - 砚八百年今懒进:砚台历经了八百年的岁月而显得不再使用,它已失去了原有的锋芒和价值。"砚"指的是用来研磨书写的工具,这里形容其因时间久远而失去了实用性。"懒进"则表达了对这种状态的无奈和讽刺,说明即使是贵重的物品也难免会被弃用。 - 蟹一尺大何能烹:螃蟹虽然有一尺长,但是无法用来烹饪或食用。这反映了即便是体积庞大的物体
诗句原文: 未教剪初韭,全如持左螯。 译文: 还没有学会怎样将初长的韭菜切成细丝,就像用左手握着整根的大螯。 注释: 1. 未教剪初韭:还没有学会怎样将初生的韭菜切成细丝。 2. 持左螯:像用左手握着整个大螯。螯是螃蟹或龙虾的大钳子,此处比喻手中的韭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尚未学会如何精细处理食材的情景。在古代,“持螯”通常用来比喻拥有巨大的权力或力量
以下是对《啜醨正自强持酒,众醉如何敢独醒》的逐句释义、译文及赏析: 注释 1. 啜醨:品尝酒。 2. 强持:勉强保持。 3. 众醉:众人都喝醉了。 4. 如何敢独醒:怎么敢在众人都醉的情况下独自清醒呢? 译文 我正在喝着酒,勉强保持着清醒;当大家都喝醉时,我怎敢独自清醒。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宴会上的独特感受。在众人都沉醉于酒中时,他却选择保持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