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似孙
诗句释义:竹子在大风中时常常被折断,梅花即使在明亮的月光下也不受尘埃的困扰。 译文:竹子在强风中经常折断,梅花即便是在月光明亮的时候,也不受灰尘的侵扰。 注释:竹:竹子,这里指代坚韧不拔的竹子;霾:空气中的灰尘和污染物。 赏析:高似孙的这句诗描绘了竹子和梅花两种植物在自然中的不同表现。竹子作为坚韧的象征,常被用来比喻人的坚贞不屈和坚强的意志。而梅花则因其在严寒中依然盛开的特性
``` 沙冷雁三二,天长帆有无。 注释:沙滩上的沙子寒冷,成群的大雁在天空中飞翔,只有三两只在一起;而远处的海面上,帆船时隐时现,时而出现时而消失。 译文:沙滩上的沙子寒冷,成群的大雁在天空中飞翔,只有三两只聚在一起。而在远方,海面上的船只来来往往,有时清晰可见,有时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赏析:此诗通过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海上景象。诗人以沙、雁和帆为三个元素
译文: 已是春末夏初,鶗鴂已经飞来了,此时或许正落在盛开的牡丹花上。 注释: 鶗鴂(jué):鸟名,又名子规,鸣声凄切,是春季的候鸟。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春天即将过去,夏天来临的画面。鶗鴂作为春天的代表,此时飞来,预示着春天的结束。诗人用“已是”二字,表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留恋。而“可能落到牡丹开”这一部分,则是一种期待与幻想。牡丹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富贵和繁荣
【注释】:汉:指东汉。司马、次山:都是古代的名号。 【赏析】:此诗首句用“东西”对举,表明诗人认为东西都汉(即东汉、西汉)时代仍有司马(指司马相如)这样的大手笔。后两句以“三百年唐只次山”来与司马相比喻,言唐虽盛,但不及司马。次山,是汉代扬雄之字。扬雄曾为司马长卿作《解嘲》一文,故云“司马”“次山”。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变迁的深刻感慨和对杰出人物的钦慕之情
注释:山中鹿来采花修整,山上猿分石坐禅。 赏析:此诗描写了山中动物的悠闲生活和它们的生活情趣。首句“鹿采花修供”,形象地描绘了一只鹿来到山下,采摘鲜花,为修行人献上花果的情景,展现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意境。次句“猿分石坐禅”,则描绘了一只猿猴在岩石上静坐打坐,进行修炼的画面。这两句诗句不仅展现了山中动物的悠闲生活,也体现了它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精神追求的追求。整首诗通过对山中动物生活的描绘
其五十六 梦中没有完全醒来,诗作也仅是半篇而已。 注释解释: 梦无全觉久:梦中没有完全醒来,长久地在梦境中徜徉。 诗只半聊奇:诗作只是半篇而已,聊以自娱。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梦境的留恋和对诗歌创作的无奈之情。首句“梦无全觉久”,暗示诗人在梦中无法完全醒来,只能长久地沉浸在梦境之中。次句“诗只半聊奇”,则表达了诗人在诗歌创作过程中的无奈,因为诗歌的创作需要灵感和情感
注释: 1. 今古凭诗了,乾坤赖酒浇。:今古依赖诗词来抒写情怀,乾坤(天地)依靠美酒来抒发情感。 2. 忙犹输使砚,懒尚事持茶。:忙于事务时连砚台都无暇使用,而懒得喝茶。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诗词和美酒的热爱与执着。他认为,无论是在今古还是乾坤中,诗词都是人们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而美酒则是人们抒发情感的重要媒介。无论是忙碌还是闲暇,他都愿意通过诗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注释: 斫(zhuó):砍、削。雪蝤蛑鲙:用刀把雪蛤肉切成薄片。生香:茉莉花散发香气。杯:酒器,这里指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饮宴图景,诗人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绘,将宴会中的各种细节生动地呈现出来。 首句“斫雪蝤蛑鲙”,描写了宴会上的一种美食——雪蛤肉。雪蛤是一种珍贵的食材,其肉质鲜美,口感滑嫩,经过精心烹调后,可以制作出一道美味佳肴。诗人通过使用“斫”这个动词
其五十 豆蔻年华雨后晴,翠屏湖畔绿波横。 雪中煮茶香四溢,红唇轻启笑盈盈。 注释: 1.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这个年纪的少女通常已经长出了牙齿,所以被称为“豆蔻”。 2. 雨后晴:描述的是经过一场雨后天空放晴的景象。 3. 翠屏湖畔:翠屏湖是一个地名,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 4. 绿波横:绿色的波浪在水面上荡漾。 5. 雪中煮茶香四溢:冬天里煮茶,茶香四溢。 6. 红唇轻启笑盈盈
“古风”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四十六首诗。这首诗通过对唐朝当时的政治状态进行辛辣的讽刺,对其用人制度进行批判。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诗句: 莼逢鲈始服 - 译文: 鲈鱼与莼菜一同出现在餐桌上,人们才开始感到新鲜可口。 - 注释: 这里的“莼鲈”,指的是鲈鱼和莼菜,都是江南地区的特产,常被用来象征江南的生活。而“始服”则是刚刚开始吃的意思